要闻快讯
内蒙古:家庭家教家风成为基层社会治理活力之源

内蒙古广大家庭注重弘扬传统美德、赓续红色血脉、传承革命精神,带着鲜亮印记、鲜活气息的家教家风,已经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活力之源。

用最美家风引领广大家庭

5月13日下午,“最美家庭耀北疆”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最美(五好)家庭揭晓仪式在呼和浩特市举办,260户自治区最美(五好)家庭名单向全区正式公布。80分钟的揭晓仪式,全部时间都用在讲述最美家庭家教家风,感动着台上的家庭,感染着参与的群众。

云瑞清家庭是一个双警家庭,两人婚后一直忙于完成单位交办的工作任务,聚少离多。第一次夫妻同场聆听最美家庭的点点滴滴,第一次走上颁奖舞台,紧张开心之余,夫妻俩同样体会到了家人对她们的默默支持。

“把舞台留给家庭,让每一个家庭都有表达的机会,就是对广大家庭最好的引领。”参加仪式的内蒙古自治区妇联主席王芳语重心长,组织活动的工作人员感受颇深。一场线上线下广大家庭共同参与的家庭盛会,让群众看到了最美家庭飞扬的神采,听到了最美家庭朴实的故事,感受到了最美家庭优良的家教家风。

引领是基层社会治理中最无形的工作,家庭家教家风是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最有形的抓手。2014年来,全区各级妇联组织采取常态化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的方式,邀请10万余户各级各类最美家庭、五好家庭走进社区、学校、企业、机关,分享家庭家教家风故事。现如今,全区948万户家庭中,平均每100户就有一户是最美家庭。在内蒙古,最美家庭的身影在基层社会治理中越来越亮丽。让最美家教家风汇聚成文明社风,已经成为各级妇联组织发挥引领职能、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普遍共识。

最美小家服务社会大家

“当年选择守边是我对党的承诺,这个承诺一辈子都不会变。对于我和我的孩子们而言,能成为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中的一分子,再苦再累都是光荣。”5月13日的自治区最美家庭揭晓仪式上,当全国最美家庭、北疆楷模尼玛家庭通过连线分享两代人接力守边的家庭故事时,现场的群众对其肃然起敬。

通辽市科尔沁服饰代表性传承人田斯琴高娃家庭是自治区最美家庭。2019年参加完自治区最美家庭揭晓仪式后,她一直把最美家庭的绶带、证书和奖牌摆放在家里最显眼的位置。田斯琴高娃说:“每当看到这个证书,我就会想到家人的温暖和支持,我就不自觉地想为姐妹们做点事情。”27年坚持传承发展蒙古族刺绣文化的田斯琴高娃家庭,带动2000余户家庭走上了民族团结、创业致富的幸福路。

最美家庭的美既要体现在小家,更要融入城乡社区、农村牧区,融入基层社会这个大家。优良家庭家教家风既要看得到摸得着,更要能够让广大家庭得实惠、真受益,推动和服务社会平稳发展。家庭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也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大主体。让每一个家庭都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红利,让每一个家庭都携手前行不掉队,家庭就会活力焕发,基层就欣欣向荣。

用“绣花功夫”推动社会治理

乌拉特后旗人口分散,山后2.1万平方公里牧区的学龄儿童上学路途遥远。解决好广大家庭的忧心事、为学龄儿童营造健康安全成长环境是乌拉特后旗妇联主席王砚心中的“国之大者”。施展好春风化雨的“绣花功夫”,一定离不开优良的家庭家教家风。

为了解决好学龄儿童“回家”难题,王砚首先想到的是家庭。她带头行动,动员爱心家庭与学龄儿童结对子,“周末妈妈”公益活动由此拉开帷幕。一晃十年过去,“周末妈妈”公益活动由最初的爱心家庭在周末将学龄儿童接回家照顾,拓展至社会组织参与帮扶,内容涉及医疗资助、社会实践、心理咨询、爱国军事教育等多个方面,建立了一支专业规范的志愿者服务队,称号也改为“周末妈妈·周末爱心家庭·关爱娜荷芽宝贝”。

5月12日,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一场“关爱慰问援吉归来医护人员代表、援沪医护人员家庭”的座谈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会议结束后,自治区妇联主席王芳带队进行入户走访。这是各级妇联“用心分享家庭故事、用情倾听家教家风、用力服务广大家庭”的缩影。现如今,只要女性居多的场合,一定就有各级妇联的身影,只要有女性参加抗疫战斗,一定就有妇联人在后方守护。

打赢疫情防控指挥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业创新绿色高质量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廉洁文化建设,一件又一件妇联人心中的“国之大者”,通过广大家庭的参与,通过优良家教家风的润泽,犹如春风化雨,走进寻常百姓家,变成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家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