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当前,全区全面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交易化集中治理工作,作为基层党委书记,必须充分发挥好领导干部关键少数作用,自觉站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聚焦专题教育、自查自纠、建章立制,扎实开展集中治理,以良好的政治生活涵养风清气正、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我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我党从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党内政治生活。党内政治生活的概念出现在革命时期,最早来自毛泽东1929年12月在《古田会议决议》中反对党内主观主义时所说的:“纠正的方法:主要是教育党员,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1949年3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讲的关于健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实际上是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立下了总规矩。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基本坚持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好传统好作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继续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1980年党中央制定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并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通过。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围绕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坚定不移惩治腐败,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不断扎紧制度笼子。经过几年持续用力,党内政治生活展现新气象,党内政治生态得到明显净化。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把握集中治理工作的关键环节。集中治理工作明确了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交易化问题清单和具体表现,对“圈子文化”“码头文化”等11种现象进行深刻解读,生动形象划出党内政治生活的“红线”与“禁区”。我们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认清政治生活庸俗化交易化的现实危害和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鲜明态度,用实际的工作成效坚决践行“两个维护”、拥护“两个确立”。一是强化理论武装。把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必修课、终身课,不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深化对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和认识。二是完善民主集中制。党的实践历程表明,民主集中制执行得好,党内政治生活严肃、健康,党就团结统一、充满活力;民主集中制执行得不好,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不健康,党内矛盾和问题就会滋生蔓延。三是严格党的组织生活。组织生活是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形式。严格党的组织生活,重点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制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加强”“创新”要求,坚持“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用够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利器,着力清除党内各种政治灰尘。紧跟时代步伐、紧贴党员实际、紧扣突出问题,不断丰富内容、创新形式,提高党的组织生活质量。
压实党委主体责任,推动集中治理工作走深走实。作为党员干部,必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定理想信念、对党忠诚,提升修养、练好内功,要坚决治理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交易化问题,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从党员领导干部抓起,从日常教育管理监督严起,提高集中治理工作的精准性和针对性,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动集中治理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要求每一名党员干部针对“圈子文化”“好人主义”等11种现象,明确查找重点、深挖问题根源,做到真找问题、找真问题,推动自查自纠。二是强化督促指导。镇党委加强对基层各支部的全过程督促指导,通过随机抽查、个别谈话等方式,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发现问题、纠正偏差,推动责任落实到位,确保治理取得成效。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坚持边学边查边改,实现“当下改”与“长久治”相结合。建立常态提醒机制,强化日常监督,对党员干部出现的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交易化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谈话、批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