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伟是一名退伍军人,1989年转业后,到赤峰毛纺厂工作,于2000年下岗,下岗后开始种起了大棚,在工作的二十多年里,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奉行“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准则。2021年,在机缘巧合下,王志伟自愿加入了社区志愿者的行列,带着一颗退伍不褪色的赤子之心,在社区里继续发扬“螺丝钉”精神。
以身作则,推进文明创建工作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再苦再累心里也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做一颗闪闪发亮的螺丝钉——这是王志伟的人生信条。作为平庄城区街道社区志愿者的他,不但承担起了社区和辖区帮扶单位文明创建的联络任务,还主动担负起社区的创建宣传、培训、检查和组织等大部分社区文创办的创建工作。
社区负责人将他的辛勤付出看在眼里:“他不畏困难,尽职尽责,认真细致做好文明创建工作。他处处以身作责,时时身先士卒,经常深入小区楼院、串门入户,面对面做好创建宣传,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就群众反映问题进行汇总和及时反馈,并帮助群众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他还时常协助社区创文办开展一系列创文宣传活动。他自学文明礼仪各种书籍后,对辖区居民进行文明礼仪知识进行培训,对文明创建成果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行动是最有力的带动,示范是最鲜明的垂范。在他的影响下,社区涌现出一批文明创建先进个人,辖区居民也在志愿者们的影响下逐渐认同并积极参与进社区里的文明创建工作。
无私奉献,冲在抗疫第一线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抗击疫情的严峻时刻,作为一名腿部有残疾的非公人士,王志伟本可像普通群众一样“宅”在家中,但作为一名党员,在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他积极参与到区防疫志愿者队伍中,当起了开路先锋:执勤值守、张贴宣传条幅、入户排查……都能见到他的忙碌身影。
疫情期间王志伟先后在天山社区、西露天敬老院、静水莲安养院、水源村等地进行志愿服务。提起这位在疫情期间经常“走街串巷”的志愿者,村里的人这样说:“大年初三,正是疫情最严峻的时刻,他将自己出资制作的8张宣传横幅送到村上,并在当天晚上,与村干部一起冒着冬日大雪完成对横幅的悬挂,当时有村民路过就说:‘天都黑了,还下起雪,你们明天挂嘛。’可他却回到‘这个东西越早挂出来越好,早点挂出来,早点宣传这个疫情的严重性,大家就能早一点防备的嘛。’他就是这样一个乐于奉献、甘于付出的志愿者,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互相帮助、助人自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志愿者精神。”
服务社会,关爱关心空巢老人
在西露天有这样一位老人,家中只有他与儿子,由于儿子在部队服兵役,这位老人就变成了空巢老人,但是,因为王志伟的出现,空巢老人不再寂寞,日常生活被他照顾得无微不至。生病时期,王志伟日日夜夜侍候在侧,直至老人去世。在这几年中,他从未要过老人的一针一线,老人儿子为表感谢,重金相谢却被王志伟义正言辞地拒绝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闲暇时,王志伟还经常去西露天敬老院,帮助老人干活,清扫卫生,陪老人聊天解闷,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喂饭,为敬老院的老人们送去各种生活用品。
多年来,王志伟积极践行“做合格党员、当干事先锋”的要求,履职尽责,甘做社区里的一枚“螺丝钉”,坚守在社区第一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文明创建、疫情防控做出了贡献,得到了群众的认可,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使得“好人力量”在社区熠熠生辉。
记者/杨悦
编辑/张力凡
审核/褚琦
终审/陶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