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区域竞争日新月异的今天,资源、技术、人才、文化、信息已呈现出高度联通、高度交融的发展态势,开放已成为一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市第八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万超岐站在赤峰新时代改革发展的战略和大局高度,发出了“加快建设开放赤峰”的号召,赋予了赤峰在高质量发展中更深层次的内涵,也必将推动赤峰城市开放度提升到一个更高更新的层次。
赤峰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开放包容、开风气之先的城市。早在清代,赤峰就是清廷通往东蒙古地区两条大驿道的重要驿站,一些商家在此开店立肆。到乾隆年间,赤峰是热河地区最大的商贸中心。到了现代,赤峰的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张开双臂拥抱世界成为赤峰高质量发展强心剂。
培育开放包容的城市气质,必须要放眼世界,有融入才会有所获。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经过近年来的发展,赤峰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同发达地区的经济往来日益密切,区域合作成效显著。赤满欧国际班列、赤峰至天津铁海联运班列开通运行,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6.1%,国务院批准我市为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赤峰的“国际范儿”越来越足。
培育开放包容的城市气质,必须要务实谦卑,有诚意才会有所赢。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近年来,我市不断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围绕解决企业、群众诉求需求,以更为积极、更为开放、更为包容、更为有效的对策,为在赤企业营造尊商、重商、安商的发展环境。
培育开放包容的城市气质,必须要借“船”乘“风”,有行动才会有所得。有人形象地说,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客商是“船”,招商就是借“船”;资金是“风”,引资就是乘“风”。借“船”乘“风”,才能推动区域经济破浪前行。如今,红山大地投资潮涌,重大项目建设正酣,一批通过招商引进的能源、交通、高新技术等领域重大工程稳步推进,传递着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培育开放包容的城市气质,必须要坚守目标,有计划才会有所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更大进展,要素市场化配置更加健全,营商环境达到全区领先水平,“深度融入京津冀、积极对接环渤海、全面参与大循环”的开放格局基本形成,产业园区承载能力持续增强,更多承接优势产业,经济发展的外向度进一步提升,赤峰在高水平开放中更加充满活力。目标宏伟清晰、蓝图催人奋进,更加坚定了我市对外开放的信心和决心。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聚焦开放再发力,以更高的站位、更广阔的胸襟,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为全市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来源:《赤峰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