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给我们老年人按上这助老扶手,方便了大家的生活,我们挺幸福的!”“用果蔬垃圾做环保酵素,又节约又环保,这不就是幸福吗?”……这一件件来自平庄东城街道新华社区居民口中的“微”实事,正是社区党委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不断健全社区管理服务机制,实实在在托起的“微”幸福。
“微”举措 便民服务接地气
马桶边安一字扶手,方便老人便后助起;洗手盆旁安折叠扶手,方便老人辅助活动;增设沐浴凳,洗澡更安全,减少滑倒风险……在新华社区为辖区60岁以上符合条件老年家庭开展的“老有倚靠”适老环境改造服务项目中,通过安装设计合适的生活扶手,真正让辖区54名老人“老有所依、老有倚靠”。
从对家家户户常见果蔬垃圾进行回收,到亲手制作环保酵素,再到环保酵素洗涤制品生产及对辖区居民免费发放,新华社区真正让社区垃圾“零落地”,形成了环保闭环,垃圾排放减少了,居民实惠变多了,环保理念增强了,小区环境整洁了。这一件件接地气的社区服务,真真正正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
“微”管理 工作开展有成效
新华社区注重从细微处着手,建立健全网格、红色物业工作机制,让居民切身感受到社区治理带来的新气象、新生活、新面貌。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新华社区发挥网格化管理作用,提升网格管理效能,建立支部、党员、网格员三级责任体系,通过联系辖区民警,将任务下沉到网格,确保信息摸排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工作中,新华社区围绕物业管理服务这一课题,组建工作专班,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构建社区、小区、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包联单位等“五位一体”组织体系,形成“红色物业”工作体制机制,全面提高小区物业管理科学化、现代化水平,实现社区基层治理拓面提质。
“微”实事 强化责任解民忧
近日新华小区11栋地下室积水深达20厘米,空气中臭气弥漫。周围居民纷纷议论。为弄清原因,社区工作人员找来水靴、戴好头灯到地下室查找原因,原来是窨井坍塌,排水管道老化,引起污水倒灌。通过积极与小区改造工程队协调,调整施工顺序,率先更换居民的排水管路,成功解决地下室被淹问题。
冬季来临,面对小区19号楼居民反映暖气不热问题,街道、社区、物业工作人员立即到现场查看,打开热力井盖,查看供热管道,发现还是由于热力管道老化,导致漏水。社区采取现场办公方式,多方协调商议解决办法,并征求居民意见,形成更换热力管路的解决方案,使取暖问题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一件件“微”实事,一片片爱民情,新华社区始终把为民办实事的责任扛在肩上,从居民关注的小事做起,真正解民忧、解民盼。
供稿/平庄东城街道
编辑/张力凡
审核/褚琦
终审/陶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