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键字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建昌营村:党建引领特色产业 民族团结共同致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加入时间:2021-08-27

image.png

元宝山镇建昌营村是典型工农结合行政村,是全自治区唯一没有“分田到户”的村。全村共计11个村民组,2387户、6396人,少数民族主要有蒙古族、满族,少数民族占全村人口5%。2020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8亿元,村集体收入130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万元。

近年来,建昌营村立足民族地域优势,健全制度,抓好党建,打造创业“火车头”;抓好经济,产业升级,率民走上“富民路”;党建融合,村企联建,为民打造 “聚宝盆”;为民惠民,求真务实,撑起各族群众“幸福伞”,获得各族群众点赞。2019年,该村获评“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健全制度,抓好党建,打造创业“火车头”

建昌营村党委一班人深刻认识到,“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党委从抓班子、带队伍入手,从抓好村书记、村主任、村“两委”成员等关键少数做起,不断夯实组织基础,挖掘班子内生动力,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村庄变强,带领各族群众致富。

村党委认真落实“抓制度促党建、抓党建促事业”的思路,结合工作实际着手制订了各项管理制度。组织完成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和党员日常管理学习制度、“学习强国”学习竞赛制度等。

村党委强化服务功能,建起“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大力推进“三务”公开,大力推行“阳光村务”,村里的事不论大小,只要涉及各族村民群众利益,都要拿出来讨论,让党员干部养成民主决策、办事公开以及自觉接受监督的习惯。

image.png

村党委重点依托原有村组管理层级,按照“便于组织、便于服务、便于开展工作”原则,将11个村民组和产业集中区,划分为6个网格,调整优化党组织设置,做到网格与党组织一一对应。在此基础上,选配42名村组干部担任网格长、网格员,同步按要求对接5个部门站所人员、15名党建联合体成员单位党员以及党员骨干、村民代表、经济合作及志愿服务组织成员等,组成网格团队,凝聚合力、联动发力。

image.png

image.png

依托线下定期入户排查机制,特别是“党群网格通”线上实时收集渠道,累计发现和受理群众民生治理诉求87件,协同网格团队实现了100%基层化解“零上交”。通过组织引导群众线上提议、讨论和投票,推动形成规范沿街杂物堆放、杜绝农闲赌博等民约规范6条,实现自我管理、以约范民。在此基础上,积极联系融合共建力量进网入格,开展法律咨询、科技讲座、健康义诊等20多场次;组织党员志愿力量开展义务植树、垃圾清理、助贫帮困活动16次,把服务送到家门口、把实事办到心坎上,有效调动和激发了全村各民族村民群众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让全村上下成为互帮互助的“一家人”。

村党委深入实施党员星级评定,引导党员积极参加组织活动、参与村庄事务,增强了党员意识,真正做到了让党员“归队”。

村党委创办微信公众号,2020年刊发28期;建立起村干部党员微信群,第一时间发布有关村庄建设、管理、发展等方面的政策和信息,充分调动起了党员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村里还建立了村民的微信群,上级政策信息以及村里的工作都可以通过微信让村民及时知晓。  

抓好经济,产业升级,率民走上“富民路”

2014年1月,建昌营村党委班子调整后,面对煤炭资源枯竭、企业管理不善,引起群众上访等问题,“班长”勇挑重担,决心打造富民“火车头”。

村党委班子为抓好产业升级,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力促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相互融合。经过全村户代表表决,将1至9组土地经营权以公开竞拍的形式承包出去,提高了现有土地的利用价值,增加了各族村民收入。在元宝山区率先成立了村级资产管理公司,通过审计、评估,将彩霸油漆公司、宝昌金属门窗厂、德汇装饰公司、饭庄、林汇塑业等企业经营权以公开竞拍的方式进行合理转制,既规避了企业经营风险,又盘活了闲置旧资产,同时增加村级收入130万元,带领群众走上了强村富民之路。

村党委在全镇党建引领种苗特色产业发展共同体带动下,发挥自身设施农业基础好、土地集中连片优势,连带整合周边4个村的土地、人力资源,重点依托和润农业公司技术、市场优势,携手规划建设总面积3.04平方公里,以种苗繁育为核心,构建集种苗交易、智慧物流、科技研发、电子商务、文化旅游、健康养生等功能于一体的种苗特色小镇,推动村级产业发展向生态农业延伸、向现代观光旅游产业拓展。目前,一期流转土地1700多亩,完成投资5亿元,建设育苗、观光棚室10.9万平方米,实现年产各类苗木2.8亿株,累计接待游客75万人次,年营业收入达到1.3亿元。项目全面建成后,预计可带动周边1万余人就业,村民还可新增收入1000多万元。

党建融合,村企联建,为民打造 “聚宝盆”

村党委积极抓好党建融合,实施村企合作联建,项目联办。多次协调与园区企业大地云天化党总支合作联建,形成村企产销服务合作链条。村建筑公司承揽管廊、厂区道路硬化和花砖铺设工程项目增加收入300万元;承包大地云天公司厂区的物业和日常保洁,每年增加收入35万元;村建材公司与元宝山露天矿等工矿企业达成砖瓦、油漆建材长期合作协议,集体增收70万元。在服务保障园区企业发展同时,提升了建筑加工产业的发展动力。同时,大地云天公司为建昌营村各族群众提供就业岗位200个。

为提升党组织引领经济发展的保障能力,积极与薄弱村新地村党支部结成“帮带共建”对子。重点依托和润公司的种苗、技术和市场优势,与新地村设施农业开展对接,帮扶新地村建成农业设施大棚27万平方米,全部投入使用后,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带动就业200余人。新地村已建成的设施农业每年需要蔬菜种苗162万株,与建昌营村和兴公司种苗生产又形成了产销对接,在帮带的基础上实现了合作共赢。2018年末,全村实现总产值8亿元,村集体收入90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万元。

为民惠民,求真务实,撑起各族群众“幸福伞”

村党委求真务实,积极为各族群众办好事、实事,同时抓好文化建设。仅2020年,就组织秧歌队、舞蹈队、文艺队,联合举办文艺演出5场300人次。

村党委抓惠民工程。开启“农商行+村党委+村民”合作模式,目前农商行提供贷款8000万元,帮扶500人发展建筑、运输、个体加工等产业。村党委与宝山中医院共建,成立了村卫生室,安置上岗4名专业医疗技术人员,为全村各族群众建立了卫生健康档案,每年为老年人、妇女免费体检2000人次,宝山中医院每年为各族群众开展义诊服务2次,平均每次受益人数4200多人。

村党委积极落实各族群众福利待遇。争取上级资金,对东西大街2300米污水主管路进行改造,并与元宝山区污水处理厂主管路对接。将东西大街1至3号台区高低压电网改造全部引入地下,使街道在视觉上更加整洁。争取上级资金190万元对住宅小区1—25号楼全部进行了节能改造。投资46万元建设高标准旅游厕所一处。全村累计入社会职工养老保险人数达到2610名,有1589名各族村民已享受社会职工养老金待遇,全村入社保率达100%。

积极协调区人社局,为全村657名各族村民办理延续工龄事宜,提高了村民的社保收入。为4050就业困难人员528人在区就业局报销社保费补贴。累计为村民上社会职工养老保险费补贴支出882万元,为各族村民入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总金额402万元。在全村主要街道路口安装高清电子摄像头76个,实现安全监管360度无死角。由村委会无偿提供土地,争取上级专项资金1100多万元建设高标准幼儿园一处。通过协调,将元宝山汽车站选址定在建昌营,同时作为元宝山到赤峰的始发车站,从此结束了靠定线班车出行的历史。

每年春节前夕,村两委班子成员一道给全村老党员、困难户“拜年”。老百姓说:“咱建昌营村的老百姓有福,是村党委、村干部给咱撑起的幸福伞啊!”


供稿/元宝山区民委

编辑/张力凡

审核/褚琦

总审/陶大勇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cerved 赤峰市元宝山新闻网 版权所有 蒙ICP备12002588
蒙网警150403000058号  网站维护:赤峰市峰之泰商贸有限公司 电话:0476-588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