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幢幢整齐整洁的牛舍,一排排错落有致的暖棚;登山游客的欢笑声与早起晨曦交相辉映;光伏电板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耀眼的光芒……走进小五家乡大营子村,再也见不到漏风漏雨的房屋、荒芜的土地、不成规模的养植,现在村里处处呈现着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为村民们带来的新变化。
近年来,小五家乡大营子村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带动本村产业发展的同时还致力打造旅游特色品牌,利用本地自然优势和人文优势大力发展“假日旅游”,以凤山樱花、辽代白塔、胡家沟森林公园为依托讲好大营子村故事,做好美丽乡村宣传,翻开特色旅游新篇章。
暖棚承包户宋元春两年以前在其他的地方承包暖棚,但由于市场竞争大,产品没有特色,土地产量不高等原因生意一直没有起色。直到2020年,通过熟人介绍来大营子村承包了12栋暖棚后,通过种植香瓜,西红柿等反季节蔬菜水果,一下子就让他赚得盆满钵满,让他对暖棚种植重新燃起了希望,今年还准备再承包10栋暖棚扩大规模。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暖棚种植只是大营子村集体经济日益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2020年,为响应乡党委政府的号召,大营子村整合扶贫资金457万元,建立31栋暖棚、打造“旅游采摘果园”40亩、吸引外来客商来此投资,建立“德仁奶牛生产合作社”、承建光伏发电扶贫项目,集体经济的飞速发展让大营子村年总收入突破30万元。
未来几年大营子村将以企业龙头带动,全村发力,增养创收,提高人均年收入。充分利用乡村振兴发展契机,打造特色采摘品牌,逐步形成短期游,假日游为主的旅游经济,形成以“节日聚人气,以人流带消费”的经济模式。
展望未来,小五家乡大营子村党支部书记毕连波信心满满:“如今大营子村的集体经济已经有了起色,我们给村民们装水表,修缮道路,建立垃圾转运点,村民们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我们会以乡村振兴为契机,走出一条属于大营子村自己的特色旅游产业发展新道路。”
记者/高飞 王文怡 通讯员:马建标
编辑/张力凡
审核/褚琦
总审/陶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