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元宝山区积极落实促就业“政策包”,打出“组合拳”,多措并举,实施精准就业服务,全力以赴稳就业、保就业,助推企业安全复工复产,全力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就业局势稳定。
援企稳岗稳就业
企业是就业的基础,企业稳则就业稳。为切实减轻疫情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元宝山区持续发力,通过广泛宣传、点对点服务、集中力量审核等方式加速援企稳岗政策落地,先后分三个批次为元宝山发电厂、伊品生物、赤峰伊利、瑞阳化工等52家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发放援企稳岗补贴281.49万元,惠及企业职工9246人。通过提速落实“真金白银”的补贴,有力支持企业在疫情困难时期稳岗位、保经营、稳发展。
牵线搭桥促就业
元宝山区切实为有就业需求的各类群体搭建就业之桥,填补企业用工缺口,为企业用工定心护航,促进就业。
一是准确掌握复工复产企业用工需求,确保精准发力。对重点企业及其他领域企业复工复产等情况进行调度摸排,建立重点企业24小时用工调度保障机制和其他领域企业旬调度制度,强化对区内重点企业复产复工用工需求的监控调度;实施台账管理,及时摸清企业需求工种、缺工数量、面临的困难及公共就业服务需求等信息,做到准确动态掌握区内企业疫情防控期间用工需求。截至目前,已对接联系区内复工复产企业125家,登记缺工企业44家,征集用工岗位815个。
二是网上搭建供需桥梁,确保精准对接。坚持疫情防控期间“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积极依托“活力元宝山”、“元宝山区就业局”微信公众号和元宝山新闻网、内蒙自治区人才招聘网等多个新媒体平台,集中开展网上招聘活动,持续为企业在网络上发布岗位需求信息。与此同时,各镇乡街社保所也集中发力,针对辖区内所属企业和求职者进行同步宣传,扩大网络招聘活动的覆盖面和知晓率,使求职者能够方便、及时、快捷地了解用工企业及其招聘信息。截至目前,已累计发布十一次岗位招聘信息,参与其中的企业由第一次的16家增加到49家,提供各类岗位800余个,截至目前,通过电话联系等“不见面”方式达成用工意向249人,满足了辖区群众就业需求,填补了企业生产用工缺口。
三是“点对点”暖心服务,确保农牧民工有序返岗。密切关注农牧民工情况,发布了《致全区农牧民工的一封信》,大力引导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同时,理清人员分布,建立台账,动态统计,对于返城返岗人员,积极落实自治区《关于做好农牧民工返岗复工“点对点”服务保障工作的实施方案》,对于已有工作岗位和新确定工作岗位拟外出务工人员,组织开展对用工集中地区和集中企业“点对点”的外出务工人员专车(专列)运输服务,保障成规模、成批次外出务工人员安全有序返岗复工。区就业部门积极与企业对接,快速核实企业资质及用工需求,办理相关手续,有序推动农民工返程复工就业。现已累计与内蒙古平庄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红庙煤矿、赤峰宏基建筑有限公司、新航向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内蒙古煤炭建设工程(集团)总公司4家企业成功对接,经卫健、就业、交通等部门合力开辟的绿色出行通道,1272名职工分别乘坐返岗大巴顺利复工,打通了企业员工返岗路。
公益岗位保就业
元宝山区支持村(社区)开发临时性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暂时难以外出就业的农民工,缓解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压力。针对就业困难人员从事疫情防控等相关工作,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为加强防控力量,及时下发文件,调整公益性岗位人员工作,根据各镇乡街防控工作实际需要,将公益性岗位人员调整到各个社区防疫末端充实防疫力量。同时对于公益性岗位服务期满3年仍在国家法定劳动年龄之内的人员,给予延长一年服务期政策待遇。截至目前,已为22名符合条件的公益性岗位人员办理了相关手续,充实了基层防疫工作力量,托底保障了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技能培训帮就业
为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帮助企业提高职工职业技能,在疫情初期,元宝山区及时将职业培训工作由线下调整为线上,依照国家和自治区陆续发布和开放的疫情期间免费向社会公众提供职业技能网络培训服务平台要求,加强线上职业技能培训的组织工作,将人社部推荐的54个培训平台及时推荐给培训机构,组织赤峰易嘉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平煤技工学校和区内有关企业根据不同职业(工种)的特点,大力开发网络课程,全面构建职业技能网络培训体系。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生产生活秩序逐渐恢复,根据赤峰市《关于全市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开学复课工作安排的通知》要求,元宝山区结合技能培训工作实际,制定了《元宝山区职业技能线下培训实施方案》,将逐步恢复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线下培训活动,同时明确要求各培训机构培训期间严格按照新冠疫情防控工作要求配备体温监测设备和临时隔离室,做好晨午检、因病缺课缺勤追踪工作;保证培训教室门窗通透,能够实现并保证空气自然流通;严格控制班型,每个培训班学员数量控制在30至40人以内。目前,元宝山区首期线下技能培训班已开班。(李翠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