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6点左右,元宝山区五家镇房身村的贫困户王冬敏就开始打扫村内的街路。“政府提供的公益专岗,让我既能在家门口赚钱,又可以照顾家人,大大减轻了我的家庭负担。”她高兴地说。
王冬敏家中五口人,婆婆患有癌症需要经常住院,公公腿有残疾行动不便,女儿患有先天性青光眼,家里的开销只能靠丈夫一人务工,生活捉襟见肘。区镇村为了解决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难题,开发了一批公益性岗位,王冬敏通过申请,经驻村工作队及区镇村三级核实审批,每月可以增加968元的收入。
王冬敏只是公益性岗位扶贫的一个缩影,五家镇像她这样在家门口就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共有62人。镇党委、政府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和贫困户的就业意愿、就业能力、就业需要等,为贫困户量身定制公益岗位,按照人适其岗、人岗相宜的原则,设置了保洁员、护林员、公共设施管护员等公益岗位。经过贫困户申请,驻村工作队及区镇村研究,每月都能领到一定数额的工资,这样既增加了贫困户的家庭收入,又能让他们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成为每月能拿钱能干活的“月薪族”。公益岗贫困户自从上岗以来,不论风吹日晒,还是寒冬腊月,每天按时出现在村道上,清理道路垃圾、清理边沟、管护树木……,工作认真,从不拖拉。
与此同时,五家镇对公益岗也实行严格管理,严把“入口关”,对常年在家、家庭收入脱贫后相对较少,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行审批安排,确保公益岗位聘用的公平公正;严把“出勤关”,按照规定与公益岗人员签订公益辅助性岗位用工协议,严格履行工作义务;严把“调整管理关”,贫困户实行人岗相宜,合理分工,对不听从管理、不履职责的人员坚决予以辞退,实现动态化管理,切实发挥公益岗扶贫助困的作用。 (李静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