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石铁鑫
本报讯 10月10日,全市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会议召开,市委书记万超岐出席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旺盛作安排部署。自治区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海山到会指导,市领导孙艾芳、张彪、陈占英、宋语健、于伟东、张恒、孙海涛、杨牧、白洪波出席会议。会议由副市长杨牧主持。
万超岐要求,全市上下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按照市第八次党代会部署要求,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举全市之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促进农牧业高质高效、农村牧区宜居宜业、农牧民富裕富足。
万超岐强调,要大力推进乡村产业繁荣发展,推动农牧业规模化发展,调整种养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把产业做特做精、做优做强;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密切利益联结机制,带动群众稳定增收;提升农畜产品品牌化水平,提高农畜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加快农牧业科技创新,发挥科研院所“主力军”作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构建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的农牧业多元化投入格局;统筹用好扶贫资产,发挥扶贫资产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密切龙头企业合作,不断延伸农牧业产业链条。要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把握“为农牧民而建”的建设方向,强化规划引领,加快推进村庄规划编制;科学有序推进,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走稳走好乡村建设道路。要加快农村牧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突出抓好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和厕所革命,坚决纠治改厕过程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快治理农牧业资源环境突出问题,加强农牧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抓好生态环境系统保护,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提升农村牧区生态环境质量;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发挥农牧民主体作用,推动人居环境持续改善。要培养新型职业农牧民队伍,重点培养本土人才,实施新型农牧民培育工程,鼓励在外人才返乡创业;创造条件留住人才,完善人才激励保障政策,整合资金资源支持优秀人才创新创业。要全面加强乡村治理,促进乡风文明建设,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不断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深化村民自治,健全村规民约,提升村级管理规范化水平;加强法治乡村建设,广泛开展“八五”普法,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学法守法的表率;提升基层治理水平,聚焦当前基层治理短板弱项,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敏锐性集中力量化解农村牧区突出问题隐患,用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确保基层社会稳定;培树乡村文明新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引导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万超岐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坚决扛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政治责任,推动乡村振兴各项任务落地落实。要坚持四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当好“一线总指挥”,分管负责同志靠前抓、具体抓,市直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工作指导、主动协同配合,确保各项决策部署上下贯通、有效实施。要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作用,沉下身子、扛起担子,积极融入基层干部群众,在乡村振兴一线施展才干、贡献力量。要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建设一支过硬嘎查村“两委”班子队伍,带领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要强化督查考评、跟踪问效,最大限度调动各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强化对易返贫地区和贫困边缘人口的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坚决守住不出现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王旺盛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突出乡村振兴规划引领,结合实际,学深、学透上级政策精神,科学编制规划,强化示范村带动工作,形成有效经验。要强化产业发展,坚持集中集聚集约思路不动摇,强化项目和资金保障,全面提升农牧业规模化、组织化、品牌化、数字化水平。要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抓好农业节水、农村牧区生产生活环境治理、生态建设和保护治理等工作,确保农村牧区生态环境治理见实见效。要完善人才、科技、金融保障工作,真正让各类要素汇聚乡村振兴工作,推动形成生动的工作局面。要狠抓基层治理,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健全社会服务体系,进一步推动移风易俗,加快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向现代化迈进。
会议以视频形式举行,各旗县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分管负责同志,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各旗县区设分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