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干净整洁的水泥村路往里走,不远处一栋栋红顶白墙、整洁美观的房舍映入眼帘,庭院布局错落有致,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这里是占地面积124002.5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380.6平方米的元宝山区元宝山镇塔卜乌苏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共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82户237人,还有同步搬迁户51户177人入住,并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和便民超市、卫生室、活动室、会议室等公共服务设施。
因气候干旱、地处山区,居住在塔卜乌苏村的小塔卜乌苏、大塔卜乌苏、南沟3个自然村的村民们,种植的农作物主要以谷子、玉米、绿豆等杂粮为主,基本上只能靠天吃饭,并且一些村民居住的房屋出现墙体裂纹、漏雨等现象。为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元宝山区发改委响应国家政策,积极实施塔卜乌苏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
“我们原来住的房屋和现在居住的新房没法比啊,就像做梦一样就有了这么好的居住环境,感谢党,感谢政府!”住进新家的贫困户刘国强由衷地感叹。
易地搬迁“搬出来”是第一步,要想“搬得出”还需要“住得稳”、能致富。2020年5月,元宝山区发改委开始同步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基础设施补短板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 363.45 万元,项目受益人口133户41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2户237人,同步搬迁人口51户177人,项目建设可以进一步改善易地搬迁安置点配套设施不足的现状,消除存在崩塌灾害发生的隐患,可以保障元宝山镇塔卜乌苏村集中安置点的安全,保障村民生命财产安全。
为了进一步提升贫困村民的生活质量,增加农户收入,发改委投资390万元实施了后续产业暖棚项目,建设占地141亩的26栋日光温室大棚,目前已有21栋投入使用,种植草莓等水果和蔬菜。“我今年8月末开始来大棚务工,一天120元的工资,像我一样在这里务工的贫困户有6名,我们住上了新房,还能在家附近打工,这都是之前不敢想的事。”贫困户朱亚华激动地说。
据元宝山区发改委的工作人员介绍,产业暖棚项目让有就业意愿但不具备外出务工条件的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让贫困群众的生产劳动、致富渠道变得更广、更便利。除此之外,产业暖棚项目每年可获得约30万元收益金,收益金归塔卜乌苏村集体所有,这笔资金将注入到防贫基金池内,用于防止返贫和贫困发生。
而在元宝山区小五家乡新井子村,发改委同样建设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补短板项目——建设日光温室11栋,总面积13013平方米,建设储物间95.1平方米,砂石路280米,新修混凝土路161米,硬化地面面积672平方米,新修100立方米储水池一座。项目建成后资产归新井子村集体所有,项目按照投入资金的8%收取资产收益金,依据《元宝山区扶贫产业收益金分配管理暂行办法》有关具体要求,对建档立卡贫困户 27 户 60 人中无劳动能力的实行差异化补贴;鼓励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搬迁户到日光温室打工,获得工资性收入,冲减8%的收益金,半劳动能力的设立村级公益岗;结余收益金一部分设立防贫基金,防止贫困户返贫、一部分用于开展“自我造血式”脱贫项目再投入、一部分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
民生大于天,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宝山儿女正向着富民强区挺进。我们坚信,元宝山区的民生短板在决胜全面小康中将不断补齐,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发展中也将逐步变成现实。(刘思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