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吃啥?叔给你送过去。”每天上午十一点,云杉路街道宝山街社区居民方彬结束了上午的卡口值守工作,都会第一时间赶回家中,和一位才认识十几天的“儿子”视频,陪他聊天,问孩子缺啥少啥,需要什么。
热心肠的老方经营着一家小商店,平时就经常给行动不便的老人免费送货上门。疫情暴发后,他便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社区志愿者,每天上午去二工村卡口值守。通过一次偶然的聊天,老方得知自己居住的小区里有一个20岁的居家隔离人员,便主动要求承担起他的生活日用品采买工作。被隔离人员每天通过微信告诉老方需要什么,值完班老方就去采购,一来二去,老方和这个20岁隔离人员也就熟悉了起来。
通过几天的聊天,老方发现由于家庭情况特殊,这个隔离人员自己一个人居住,而且家里连个做饭的“家伙式”都没有,每天就靠吃方便面、面包这些速食食品果腹。“自己也是有两个孩子的人,看不下去这孩子受这个苦,咋也得让孩子吃上一口热乎饭”老方干脆让妻子每顿多做一些饭,就这样,他开始了每天义务送饭的生活。
老方记得,第一次送的是饺子,收到饺子的隔离人员很惊讶,连忙通过微信语音道谢,后来过了几个小时,他又发来了一句:“我过年都没吃上一顿饺子,谢谢您!”看着那句话,老方的眼圈红了许久。
可第二天老方的儿子就打来电话,表示不支持这种做法,怕存在感染危险。但他却让儿子不要管,说做好防护措施是没事的。后来,为了不让家人担心也方便送餐,老方特意去买了些一次性餐具,还告诉妻子每天要变着花样的做饭,得让孩子吃好。
老方说,家里人现在都慢慢开始理解自己了,这孩子很懂事,回来了就主动接受隔离,不给政府添乱,我现在把他当亲儿子对待,等孩子隔离期结束后,一定让他来家里吃上一顿团圆饭,给他包爱吃的酸菜馅饺子。(刘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