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键字
道德建设专栏
要“成材”还是要“成人”?
道德建设专栏  加入时间:2013-06-27 10:56:32

    那是个阴霾密布的清晨,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黄洋起床,打开寝室饮水机,喝了一小杯水,他觉得水中有股味怪,迅速将水吐出,但还是咽下了一部分毒水。而就是这一口水却葬送了一个如花的生命。
    一个鲜活的生命就此消逝,着实令人惋惜,更遗憾的是,他既不是死于不可治愈的固病顽疾,也不是死于难以预测的意外事故,却是惨死于室友丰富专业知识的有意预谋。
    我们在为逝者伤心难过的同时,是否也该对这一悲剧的发生加以反思:一个人是要“成材”,还是要“成人”?
从社会学的角度讲,一个婴儿呱呱坠地还不能被称之为严格意义上的“社会人”,他只有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完善自我,具备了一系列社会特质,如语言、伦理、法律意识、性格等,才能真正成为一个“社会人”。
    在学习拥有这一系列社会特质的过程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性格及人格的培养,具有不可代替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如今,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凸显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需要家长在塑造孩子人格、开展心理教育等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现在,许多孩子作为家里的心肝宝贝,自幼娇生惯养,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从不考虑他人感受。很多大学生是第一次离家住进集体宿舍,第一次需要与外人相处,第一次尝试独立生活。离开家庭的“花房”与“温室”,失去了优越感,没有人围着他转,以至于因傲慢偏执的个性被孤立。遇到这种情况,有些人会自我反省,从自身查找原因,进而改变自己,适应周围环境,学会与人相处;而有些人则执于一途,走向极端,损人利己甚至戕害他人。
    反观黄洋一案,显然投毒者就缺失这种“自我反省”能力,在人格缺失和心理扭曲的情况下,而实施了“投毒”这一极端行为,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如果从专业知识方面讲,投毒者作为一名国家名牌大学的专业研究生,不能不谓之“人才”;然而从社会意义上讲,投毒者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不会妥善处理人际关系,性格扭曲,丧心病狂,很难说他已经真正长大“成人”。
    抚育生命,培养儿女,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长大成材,然而要知道,“成材”必需以“成人”为前提。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一个个多么让人羡慕的光环啊,若没有了生命的承载,这些又能如何?每个家长都需谨记:要从小培养孩子健康的心态和完整的品格,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松懈对孩子的思想教化,健全完整的人格应放在第一位。奉劝家长,莫以成绩论优劣,要重视培养孩子为人处世的能力,要教会孩子如何处理生活中的困惑与矛盾,使其成长为乐观豁达、积极向上、具有健全人格的人。(专刊记者 宋元索)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cerved 赤峰市元宝山新闻网 版权所有 蒙ICP备20002781号
蒙网警150403000058号  网站维护:赤峰市峰之泰商贸有限公司 电话:0476-588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