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周围生活着这样一群人,田间地头她们辛勤劳作,油烟滚滚的厨房中她们烹饪、忙碌,她们是每一个家庭的组成部分,她们承担着养育孩子的义务,包揽着孝敬老人的职责,她们是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群人。张淑杰便是其中尤为突出的一个,她竭尽一个女人所有的力量迎接生活给予的所有,不管是苦难还是甜蜜。
张淑杰的丈夫是公公婆婆的侄子,15岁过继给伯父伯母,由于家庭关系复杂,当年在媒人上门提亲时张淑杰的亲朋好友都不赞成这门亲事,但她并没有因此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在1987年毅然嫁给了王永明,“不看别的,就是看中他的忠厚老实!”谈到自己当年的“倔强”,张淑杰如是说。果然,张淑杰与丈夫都是忠厚老实的人,对老人孝顺至极,结婚时,两人立下承诺,要视两位老人为自家父母,尽孝一辈子。
婚后,现实生活的实际摆在她面前,公婆年老且体弱多病,张淑杰生育两个儿子,家庭人口多,老人孩子都需要照顾。但面对家庭生活的困境,张淑杰选择了坚强,她首先说服了丈夫放弃以种植玉米作物为主的种植模式,改粮麦间作种植,没有经验她就向别人学,缺少农业知识技能她就自己买书自学。付出总会有回报,经过一番努力,家庭经济收入增加了,她还成为了全村有名的种植能手。
刚结婚时,公婆怕她觉得家庭关系不好相处,就劝她,“咱家人口多,老的老小的小,还是分开过吧,等到我们什么都不能干了,你们再伺候我们。”但张淑杰说什么都没同意,“伺候公婆是我这个做媳妇的本分,为啥非得等到老人什么都干不了了再伺候!”就这样,和睦成了这个家不变的氛围。10多年前,公公得了脑血栓,经常一个人晚上不管不顾跑出去上厕所,因为怕老伴摔倒,婆婆也会跟出去,公婆腿脚都不好,要是出了什么事叫张淑杰怎么安心,贴心的她想到丈夫白天在外辛苦干活,回到家再照顾父母,岂不是更辛苦,于是,她就主动搬到公婆屋里睡,以便自己可以随时起来照顾公公,这种无微不至的关怀一直持续到老人去世。公公生前逢人便说:“我活这一辈子没有憾事,虽无儿无女,侄子胜似亲生儿子,媳妇胜似亲生女儿”。
婆婆今年85岁,患有严重的肝硬化,病情严重时需住院治疗,张淑杰不但日夜守在床边细心照顾婆婆的饮食起居,还与老人谈心,排除老人的寂寞感。婆婆经常对她说:“我80多岁了,这病没必要再花钱治了,两个孙子读大学花钱的地方多了。”可张淑杰觉得老人辛苦一辈子,老了还要忍受病痛,做儿女的更应该竭尽全力为老人尽孝,于是,她对婆婆说:“花钱也是为了治病,咱不怕花钱,你身体好了不比啥都强?”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家庭里,张淑杰能坚持十几年如一日伺候病榻上的公婆,而且还没有半句怨言,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做着她认为应该做的事情,践行着她的孝道、印证着她的孝心、书写着感人至深的孝老爱亲故事。(张素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