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栏目播发了《七旬老人拾荒5年还债 诠释诚信》的新闻报道,讲述了赤峰市元宝山区元宝山小学原党支部书记李永拾荒还债的故事。
近日,笔者对李永进行了采访。据了解,李永今年74岁,退休前曾在元宝山区元宝山小学任党支部书记。2001年退休后,他和老伴、儿孙一起生活,享受着天伦之乐。李永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大女儿是一名人民教师,其余两个女儿靠打工谋生,唯一的儿子李晓东,生前是建筑工人。儿子李晓东死后留有一子,跟着李永生活。儿媳妇后改嫁他人。孙子16岁,现在在元宝山民族中学读初三,平时都由李永养育,偶尔周六周日去找他妈妈。
2005年,儿子李晓东由于腰疼去医院检查,被诊断为腰间盘突出,后陆续治疗一年不见好转。2006年,李永带儿子去赤峰市医院检查,诊断为肾癌,随即进行手术。在手术进行了40分钟的时候,医生通知李永手术没法继续进行,原因是肿瘤太大压迫神经,继续做手术李晓东将会有成为植物人的风险。李永采纳了医生的建议,为儿子缝合刀口化疗治疗。不久,李永又带儿子去了北京解放军总院304医院住院,头一年在那住院,第二年大夫给开药回家治疗,但由于每月复查一次路途遥远,路费、住宿费、陪床费等等算起来,比住院花费还大。后来换了一个主治大夫,李永说能做手术吧,大夫说差不多,随后又做了一个手术。这次手术是大手术,得从腹部切开一个L形,由于肾在腹部靠后,得把内脏取出来才能在肾上操作。在手术70分钟的时候,李永接到大夫电话说:“这个肿瘤已经石化了,怎么剥都剥不动。”李永顿时感到大脑“轰”的一下,他急切地问:“大夫,难道真的没有别的办法了吗?”大夫告诉他:“确实没有办法了,在国内到哪里都解决不了,因为肿瘤石化是剥离不出来的。”但李永为了挽救儿子的生命,还是坚持在医院治疗。据李永回忆,那半个月花费是最大的,一天一宿要7000多元。李永陪孩子在医院住了一段时间后,又找到大夫说:“我儿子到底怎么样?”大夫告诉他:“实话告诉你吧,孩子没救了,这里花销这么大,你还不如回去治疗。”李永十分无奈的带儿子李晓东回元宝山继续住院治疗。2010年农历正月初十,李晓东医治无效离开人世。
李晓东病后治疗了5年时间,李永总共欠下了37万外债,可他最终还是没能挽回儿子的生命。当时医保总共报销了7万元,李永为给儿子治病一共欠下了30万外债。老两口一个月的收入只有李永4000多元的退休金,为了尽快还上这30万元的外债,李永起早贪黑捡废品贴补家用,把他4000多元退休金一分不动攒起来还儿子看病的借款。
有人对李永说:“你这样的情况,向政府申请点救助吧,不然就干脆申请个低保。”
李永回答:“咱们还有退休金,比咱们困难的多了,看电视上很多农村的贫困户一点收入也没有,多困难啊,我还有退休金,咋也比他们过得好一点,咱就别给政府添麻烦了。”
三个女儿为了帮助老父亲还上欠款,多次想给父亲出去借点钱,李永说:“你们也有家庭,公公婆婆还需要照顾,我得为他们考虑呀!”
为了还清“饥荒”,李永连续五年走街串巷捡破烂,1块1块1毛1毛地攒钱。在生活中,他也力求节俭,夏天在自己家种有小菜园,从不到市场买菜。等到冬天了,就把夏天凉的干菜拿出来吃,他很快还上25万多元欠款。
李永说:“我身体也有点毛病,去年的时候得了脑梗,住了几天院,花了2000多块钱,后来寻思住院太贵了,刚好了一点我就出院了。现在有时手麻,骑着三轮出去捡破烂,每过三四分钟就得甩甩手,要不就握不住车把了。”
李永介绍说:“当时欠了那么多钱,亲戚朋友一个来要的也没有,他们知道我的情况,都劝我说你有钱就给,没钱就拉倒,我们这日子过得也行。我说那不行啊,做人得有诚信,不能借钱不还。你们别嫌慢,不要利息,我就很感激了。”
据了解,七旬老人李永拾荒5年还债诠释诚信的事在社会反响是比较大的。新浪网的编辑们表示,不让他捡破烂了,由中华思源工程救贫基金会每个月给他3000元的救助,作为他的生活费。红山晚报记者和赤峰的几个市民给他送去米和面。当地的领导们逢年过节,都要到他家中去慰问。在他经常捡废品的元电生活区,很多陌生的好心人看着他过来,都把攒起来的破烂专门留给他。
很多借给他钱的亲戚、朋友、邻居常常劝他说:“你欠我们的钱,有钱就还没有就拉倒,你那么大岁数了,身体还不好,可别捡破烂了。”但李永态度坚决,他说:“咱做人啊要守信,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现在我家就剩下四万多元的债务了,今年肯定能还完,不把钱还上,我这心里不安啊!”
采访结束时,李勇对笔者表示:“生活虽然窘迫,但我不会被困难压垮,也不想接受社会的捐助,同时通过媒体转达我对好心人的感谢。”
李永五年间坚持拾荒还债,不仅蕴含着深沉的父爱,更蕴藏着他信守承诺的人生信条,他用最质朴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担当”和“诚信”。(王玉清 乔颖 郭志伟)
[责任编辑 黄凌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