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到平庄镇什二脑村采访发了“羊”财的肉羊养殖大户李德才。一进门儿,映入眼帘的是四栋整齐的红砖羊舍,透过羊舍窗子,清晰看到一只只身披“白袍”的小尾寒羊正碰头吃“早饭”。
细细打量,45岁的李德才中等身材,体格健壮,一副标准的“东北大汉”模样,脸上像闰土一样写着生活的风雨沧桑,看上去比城里的同龄人要大一些。
李德才撂下手中活计,与记者拉起了家常。“昨晚上,几头母羊产羔,我在羊舍守到半夜,如果母羊躁动,会把刚产的羊羔压死,那就赔了。不管几点睡觉,6点钟以前我肯定会醒,因为我还得侍候这些羊‘吃早饭’呢”。李德才调侃着说。
2010年“五·一”过后,我区市场上羊肉价格不断上涨,到了2011年5、6月份的时候,优质羊肉每斤涨到了将近30元。受价格诱导,李德才和老伴决定养羊。说干就干,2011年7月,他通过朋友与山东畜牧科研推广总公司取得了联系,最终花20多万买了40只纯种小尾寒羊。
“你为什么要买小尾寒羊,不买别的羊呢?”记者问。
“小尾寒羊产羔多、好伺候,既经济又省人工,我一个人就能伺候这些羊,就是到明年养个二、三百只,我一个人也能干。早晨配好料,一天加三次就行了。”李德才说。
李德才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对养羊并不陌生,但一下子养几十只羊还是挺打怵。为了养好他的小尾寒羊,他经常和山东畜牧科研推广总公司的专家学习饲料配方、疾病防治等知识,还从书店购买了肉羊养殖书籍,起早贪黑学技术。他还经常上网,查看国家关于养殖业的政策,了解各地羊肉价格、羔羊价格等信息。功夫不负有心人,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一年他是真正发了“羊”财,纯收入超过了5万元,肉羊饲养量达到了80只,成了一名响当当的职业养羊人。
谈到养羊窍门时,李德才十分兴奋:“喂要定时、定量、定质,最忌讳饥一顿饱一顿,既影响羊生长又容易得病。羊在不同的生长期需要的营养也不同,饲料配方也不同,投放量也不一样。比如说,羊在育肥期投2斤多饲料就能长一斤肉,所以这时一定要加精饲料,重量超过100斤后,就不要再加精饲料了,只喂碎玉米秸就行。”
“羊羔4个月的饲养成本是400元,在市场上买一只这样的羊羔要花900元。我养的羊都是自己繁育的,再加上节省的人工和水电费,每只羊的成本可以降低500元左右。今年肉羊价格好,到了年底,我这些半大羊都可以出栏,每只可以纯赚1000多元,大致算来能收入10多万。现在圈里已经羊多为‘患’,头一段时间,我又新盖了4栋羊舍,过几个月把小一点的羊移到新羊舍,明年存栏能达到200只,那时,我一年就能赚20几万!”说起“养羊经”,李德才“信口拈来”,看得出,挣多少钱的“小九九”他在心里是没少算。(鞠国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