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键字
落实四个全面推进重点工作重点项目
我区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落实四个全面推进重点工作重点项目  加入时间:2016-03-31 17:26:14

    小五家乡大金沟村,一座白墙红瓦的新居前,76岁的王忠祥和患有智障的儿子、儿媳拍下了一张合影。望着身后“带劲儿”的新瓦房,老人的脸上堆满了笑容。

    王忠祥的喜悦,是我区“真扶贫、扶真贫”探索与实践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我区扶贫开发工作坚持以政府为导向,以扶贫部门为主体,着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工作格局,通过调研把脉找穷因、精准施策开良方、挂钩帮扶促增收、综合发力拔穷根等有效举措,在精准扶贫的道路上迈出了铿锵有力的“元宝山步伐”。

    精准识别,从漫灌到滴灌

    “你看看我这块地,种了三十几年,天天面朝黄土背朝天也没挣到钱,2014年我加入了村里的合作社,这片寒富林子明年就成果了,我们的好日子马上就来了。”说起就要到来的好日子,刘秀芹的脸上流露着幸福。刘秀芹是小五家乡谢家营子村民,65岁的她患有严重的气管炎,前几年老伴儿腿疼走不了路,治病花了不少钱,家里负债累累。2014年,刘秀芹家被评定为贫困户,加入了村里的绿润果蔬专业合作社,不仅每年可以拿到几千块钱的土地租金,农闲时还可去合作社打零工,苹果成果以后还有分红。“这样的扶贫就是长流水,我真感谢党的好政策!”

    截至2014年底,像刘秀芹一样的贫困人口,我区有8585人。近两年来,我区围绕“贫困面有多大、贫困人口有多少、致贫的原因是什么、扶贫攻坚抓什么”等一系列问题,全面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精准识别,建档立卡,深入走访贫困户,全面建立了“核定对象、因户施策、责任帮扶、限期摘帽”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现了“户有卡、村有册、乡镇有簿、区有电子档案”的动态管理,做到“贫困在库、脱贫出库”。

    精准发力,产业扶贫奔小康

    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最终要依靠产业发展来支撑,产业扶贫是实现脱贫的必由之路。

    五家镇房身村村民姚文利站在温室大棚里,看着绿油油的尖椒,和笔者说起了他的创业历程。“以前我们村没什么产业,我只是种地、打零工,后来做了一次心脏支架手术,干不动活儿了,正好村里成立蔬菜合作社,建了几百个大棚,有技术人员指导,扶贫办给我们办了扶贫贷款,现在已经是第三年了,效益一直不错,我家也慢慢脱贫了。”

    据区扶贫办主任李玉杰介绍说,精准扶贫攻坚战打响后,我区通过政府引导、政策帮扶来激发扶贫开发的内生动力,在贫困村实施了“三到村三到户”项目、互助资金项目、金融扶贫项目,做到规划到村到户、项目到村到户、干部到村到户,确保扶贫开发精准度,处理好产业发展与贫困村、贫困户的利益链接关系,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风水沟镇风水沟村大力打造葡萄园产业基地,按照“合作社+小区+农户”产业带动的模式,安排受扶持的贫困户到小区内从事葡萄种植;元宝山镇松木头沟村、塔卜勿苏村依靠“杠杆式”金融扶贫资金带领120个贫困户做起了肉驴饲养;美丽河镇新安屯村、小五家乡大营子村在“定额补贴、一卡到户”扶贫模式的带动下,帮助84个贫困户在自家庭院建设牲畜棚圈,发展基础母牛自繁自养。

    区扶贫办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2015年,全区共在9个贫困村实施了扶贫项目,累计投入资金1369万元,扶持贫困户641户,通过各类扶贫措施使3000人脱贫。

    精准帮扶,干群携手摘穷帽

    在扶贫工作中,我区利用各类扶贫资源,开展多角度、多方位、多形式的社会扶贫济困活动。在6个乡镇24个贫困村派出24支常年驻村工作队,工作队帮助其所进驻的贫困村制定扶贫规划,制定“一对一”的帮扶方案,保证任务、措施、责任、人员、时限“五落实”,做到扶贫对象不脱贫、扶贫任务不脱钩。

    笔者在小五家乡大金沟村采访时,说起该村驻村第一书记——区财政局副局长王宏立,村民都竖起大拇指。王宏立入驻大金沟村以来,为这个贫困村庄做了太多的好事:协调水利局打井,引导村里成立苹果种植合作社,协调多个部门帮助贫困户盖起了新瓦房……村里急需解决的事他都一一记在心里。“这个村贫困人口和残疾人口达到40%,村‘两委’班子平均年龄60多岁,实在是人才短缺,我既然驻村到了这里,就想帮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争取早点摘掉贫困的帽子。”

    如果说精准扶贫是“滴灌”的话,驻村干部就是“滴灌”的管道,管道铺设得好不好,决定着最后的扶贫效果。2015年,我区共下派了73名驻村工作队员,帮助贫困村在发展思路、产业项目、备耕春耕生产等方面解决了难题。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这是下一步扶贫攻坚工作的重要任务。区扶贫办主任李玉杰说,2016年的扶贫工作,将针对不同贫困户的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的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制定符合其发展实际的扶贫规划,明确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并落实严格的责任制,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争取早日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目标。

设施棚内绿意葱茏,养殖棚内牛肥羊壮,宽阔的水泥路,美丽的文化墙……走在我区的田间村落,处处涌动着扶贫攻坚、争创幸福的滚滚热潮,精准“落地生根”,扶贫“开花结果”,相信到2020年,我区一定会有一个“全民小康”的美好明天。(刘晓冉)

[责任编辑 黄凌宇]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cerved 赤峰市元宝山新闻网 版权所有 蒙ICP备20002781号
蒙网警150403000058号  网站维护:赤峰市峰之泰商贸有限公司 电话:0476-588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