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区元宝山镇有个村庄,这里有充满生机忙碌生产的集体企业,有绿野无边保水保肥的高产田,有宽敞整洁的柏油路……这个村庄就是我区有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南荒村。
了解南荒村这几年发展经历的人都知道,南荒村能有今天的成果,离不开这个村的带头人、村委会主任刘荣。多年来,他依托南荒村工业发展优势,挖掘农业发展潜力,工农并举,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拓宽村民致富增收渠道,使南荒村从集体经济面临危机、外债一度高达2000多万元的问题村,变成了如今名符其实的经济强村。
抓改革 努力破解村级经济发展面临的体制性障碍
南荒村资源丰富,地上有肥沃的农田,地下有丰富的煤炭,年产800万吨的国电元宝山露天煤矿,年产45万吨的建昌营煤矿,年产60万吨的昌盛煤矿均在该村境内。在国家鼓励发展乡镇企业的初期,南荒村依托自身的优势,创办了煤矿、建筑公司、奶牛公司等集体企业,这些企业曾给南荒村带来过丰厚的财富,该村也曾因此荣获“赤峰市乡镇企业强村”称号。但随着经济发展环境的不断变化,该村集体企业因不适应新的发展要求而逐渐陷入困境,企业负债累累,村民怨声载道,上访事件时有发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刘荣经村民选举成为了村委会主任。面对这样的局面,他深深感受到了肩上担子的沉重。他变压力为动力,深入走访老党员和村里德高望重的老同志,逐渐理清了工作思路。最终,经过两委班子的认真调查,他认识到:传统的管理模式,集体与企业“大锅饭”的产权关系,是企业陷入困境的症结所在。于是,他果断做出决策,对村办集体企业昌盛煤矿和联办企业建昌营煤矿、元宝山热电厂实施转制。这一转转出了效益,这一改改出了希望。昌盛煤矿三年共向村缴纳租金1020万元,成功化解了原企业1000万元的债务包袱,建昌营煤矿每年向村里上缴承包费1068万元,保证了村集体资产不流失,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实力。村办的建筑公司、奶牛公司、农机站等集体企业也相继转制,既规避了经营风险减少了集体负债,又培育了新的收入增长点。与此同时,刘荣还积极扶持村内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如今,南荒村商业餐饮户达到了37户,个体运输和贮煤户发展到了125户。
夯基础 努力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村里有了钱,但有钱也不能乱花。在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的同时,刘荣同样重视农业的发展,他从土地入手,引技术,调结构,引领村民发展设施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投资816万元对英金河北1.2万亩中低产田进行了改造,通过平整土地,引洪淤灌、埋设地下管路、改良土壤等一系列科技投入,使全村所有耕地全部变成了保水保肥的高产田;大力发展种、养产业,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跃进。截至2013年末,南荒村的蔬菜保护地面积达到3000多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240亩;各类养殖户达到了44户,奶牛存栏210头,肉鸡、绿鸟鸡出栏30万只,育肥猪出栏1150头,肉羊出栏550只。农户从产业化经营中获得的收入占到了全村人均收入的70%,农业基础实了,农民的钱袋鼓了。
肯投入 发展社会事业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在刘荣的心中,村民的幸福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最重要的指标。近年来,南荒村不断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努力让全村村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切实提升村民幸福生活指数。该村先后投资3600多万元修建房屋、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让全村14个村民组全部通了柏油路。投资30万元铺设光缆,全村电视、电话入户率达到100%。投资近2800多万元对各村民组街道进行硬化、亮化。统一为全体村民缴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新农合参合率达100%。坚持多年为60岁以上老人发放养老金,对考入清华、北大等各类高校的学生给予1000元到5000元不等的奖学金。从文体生活到教育医疗,从老有所养到幼有所教,从城里住楼房到出门坐轿车,现在的南荒村一年一个样,村民安居乐业,乡村安宁祥和,俨然一幅自然和谐的新村画卷。
谋富路、保稳定、促和谐。在刘荣的带领下,南荒村先后荣获了自治区级文明村,赤峰市优秀基层党组织、“十强村”、“五好示范村”和元宝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以及“第六届星级文明城市竞赛活动先进集体”等称号。而刘荣,这个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也因工作成绩突出而荣获自治区十佳文明农牧民、元宝山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专刊记者 李翠翠)
[责任编辑 黄凌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