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键字
创建文明城 我们在行动
平庄传统酒民间技艺谢氏酿法传承人谢衍义:古法历春秋 百年成佳酿
创建文明城 我们在行动  加入时间:2017-05-10 16:07:13

暮春时节,平庄镇什二脑村的一处农家院落里,娇艳欲滴的海棠花缀满枝头,微风徐来,暗香涌动,引得蝶舞蜂忙,这正是一年里最佳的酿酒时节。正如“明前茶”之矜贵难得,一年之中“春酿”的时节同样仅此唯一,古人常以“春”字为酒名,便得于此。春季酿造的酒,口感纯净,风味独佳,乃美酒中的上上品。

伴着阵阵花香与酒香,记者采访了平庄传统酒民间技艺谢氏酿法传承人——谢衍义师傅,由此打开了一扇全新的酒文化之门。

谢衍义自十九岁开始从事传统大曲酒酿造,至今已有四十余年。其祖父谢善云在清朝末年是远近闻名的酿酒艺人,后来将手艺传授给了其父亲谢德志,父亲又传授给了他。流传近千年的大曲酿酒术,其技艺在谢氏家族百年的传承中,注入了谢家几代人的心血和汗水。因此,这一古老技艺传承至今,不仅具备地域风情,也带有家族特点。

“父亲年轻时经历了解放前的动荡年代和解放后的困难时期,烧酒手艺在父亲这一代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和利用。我父亲没读过书,但对手艺很重视,他常说‘家财万贯不如薄艺在身’,就是让我们靠本事吃饭,靠手艺养家”谢师傅说道。当年由于家里条件有限,为了能学好手艺,谢师傅的父亲让他向老烧酒艺人拜师学艺。在父亲的培养和老师父的指导下,谢师傅成了一名传统酿酒人,在当地小有名气。如今谢师傅对老一辈留下的技艺已传承了四十年,用古法酿出的酒更加古韵浓重,回味无穷。

“早时候(二十世纪初)都用古法酿酒的,后来(大概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了“糖化酶”和“ADY(活性干酵母)”,古法酿酒就被工业化酿酒取代了。”谢师傅说。由于传统酒成本高,产量低,劳动强度大,又受季节限制,所以没有竞争能力。随着那些老艺人的老去,目前流传在本地近千年的大曲酿酒术已经濒临绝迹。

“现在的人对酒的理解不是“勾兑”就是“小烧”,早没有传统酒的记忆了。”谢师傅不无感慨的说。虽然,酿酒业发展到今天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必然趋势。但是不论现代科学有多发达,传统酿酒的精湛技艺,传统酒的古老韵味,都是现代科学所不能代替的。正是如此,谢师傅依然固守着顺应天时的自然规律,耐心等待粮食成熟、曲块慢慢发酵,也坚守着民间老酿酒艺人那份对传统技艺的执着和骄傲。一坛春酿,见证了一位酿酒老艺人的匠心独运。

谢氏酿法属自然发酵,原生态酿造,讲究的是天地人合为一体,产品源于自然,高于自然,人工的再现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由于受自然界的影响大,所以每年所产的酒的风味略有差别,甚至各窑池之间所产的酒也不尽相同,因此,每坛酒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在老酿酒艺人之间流传着一首《烧酒歌》:“火烤胸前热,风吹背后寒。只知饮酒乐,哪知烧酒难。”便真实地道出了酿酒师傅们的艰辛。复杂的传统大曲酒酿造工艺,让谢师傅格外珍视酿出的每一滴纯酿。

在元宝山区这块孕育了深厚文明的沃土上,勤劳勇敢的宝山人民,用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宝山文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平庄传统酒民间技艺谢氏酿法是这些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古法历春秋,百年成佳酿。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一代代人传承弘扬。如今,谢师傅已经是花甲之年,他正将这一传统技艺传承给儿子谢新宇。后继有人,老师傅感到莫大的欣慰,他希望儿子能继续传承下去,让子孙后代明白传统手艺的珍贵。(姚迪)

 

                                                                      [责任编辑  李艳波]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cerved 赤峰市元宝山新闻网 版权所有 蒙ICP备20002781号
蒙网警150403000058号  网站维护:赤峰市峰之泰商贸有限公司 电话:0476-588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