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宝山区的六个乡镇中,五家镇面积最小,行政村最少,人口最少。然而小是现状,精是手段,近年来,该镇立足当地农业产业资源优势,以发展优质高效的线上农业为主导,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坚持“小而精”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以小博大,下活产业振兴一盘棋。
位于五家镇房身村的五家镇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区综合服务中心
用技术说话做有质有量的产业
在赤峰市房身盛源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数据中心,五家镇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正在运行,26个摄像头24小时监控着9个棚室,并将实时画面回传。“有了这个系统,蔬菜从种植到采摘全过程都有数据支撑,谁家菜什么时候种的、用了什么肥一目了然。”五家镇房身村党总支书记张兵说。
为强化质量品牌效益,五家镇投资260万元,打造了一批绿色农畜产品示范棚区,配套建立农产品追溯平台系统,通过互联网实时监测,实现无公害蔬菜产品全程回溯,有效防止不合格蔬菜上市。就在前不久,市里一家幼儿园园长过来考察,在亲眼见证这个系统的运行后,当即下了订单,“以后幼儿园的蔬菜就用这里的,这才是真正的放心菜!”
一笔笔订单背后还有技术服务体系的支撑。与此同时,园区建设了农畜产品质检分包、仓储冷运设施及电子商务平台,如此,产品从种到摘、从运输到销售,每个环节都有保障……2018年,每个“无公害”标准棚纯收入都达到了3万元以上。
工人在房身村大棚内给黄瓜剪枝
靠机制筑基做长长久久的产业
“要保障菜农、企业、村集体都能从产业链中对接到自己的利益,尤其是要保障老百姓的利益,让他们有稳定的收益。不伤农,产业才长久。”五家镇人大主席田立新说道。
为确保产业项目长期有利润,平衡各方利益,五家镇采取“订单农业”发展模式,由企业负责对接市场,合作社专注搞生产、种植采收,根据市场需求订单指导农户种什么、种多少,产生的利润则按照“4421”法分配。其中,菜农与盛源公司分别获得利润的40%,村集体获得20%。而这多出来的“1”是指盛源公司和村集体从所得利润中再拿出10%作为产业风险金,当市场波动导致蔬菜价格下降,就用这笔钱补贴菜农收入,保障老百姓每个棚室的收入都稳定在3万元以上。
“前几年菜价高,赚了不少钱,这两年菜价降下来了,但是咱也不担心,这棚里该种啥怎么种都听合作社和技术服务队的,有他们在我这心里就有底!”一大早, 赵守云已经忙活完了一个大棚,做菜农辛苦,但想到这几年的收入,她脸上是满满的笑容。
五家镇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区联合党委新进成员欢迎大会
以党建引领走高效产业融合之路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牛鼻子”。五家镇党委把抓党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重中之重。2018年,五家镇正式成立了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区联合党委,重点依托房身村党总支,辐射带动周边3个村级党组织,联合7家企业合作社,聚合11家高校部门党组织,将村级组织的土地人力资源、企业的市场资金、高校的技术政策优势有机融合,实现建强组织、聚集产业、富民强村,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强村才能富民,有了优秀的班子,有了强大的集体产业,才能真正带领老百姓致富!”田立新说道。
在全镇规划中,五个村都有各自的主导产业,形成“东鸡西猪南羊北粮中间菜”的产业布局。在此基础上,发展蔬菜加工业、休闲农业、观光旅游,统一规划了集“种养加”“科教展”“游购娱”为一体的“一路十区”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目前,园区内,设施棚区达7400亩,年出栏肉羊1.2万只,依托加工车间、冷链物流网络、研发中心等,产品远销京津冀辽浙等地,年产值1.5亿元。各村集体实力也随之显著增强,五家村更是摘掉了“空白点”的穷帽子,集体增收17万元。
产业兴旺才能乡村振兴。如今在五家镇,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正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一幅美丽新画卷正徐徐铺展开来。(刘晓冉 谢绿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