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平庄镇的周佳伟来说,在2015年之前,兴隆坡村和兴隆庄村只是两个名字相近的村庄。可在这场脱贫攻坚战役中,他先后担任风水沟镇兴隆坡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和平庄镇兴隆庄村驻村第一书记,同时任驻兴隆庄村工作队队长,由此,这两个名字相近的兄弟村成了他的两个“孩子”,让他牵肠挂肚,魂牵梦绕。他也不曾想到,过去经常坐在办公室摆弄数字和文字的人,竟然来到了田间地头,被贫困群众当做贴心人、脱贫致富的领路人。
周佳伟在“老郭”家核实信息
做贴心人不难,但是做闷葫芦“老郭”的贴心人着实不简单。2017年3月14日,周佳伟驻村扶贫第二天,到贫困户老郭家入户核实,老郭,一位朴实的农民,典型的闷葫芦,让他多说一句话都费死了劲,这倒不是事。老郭很犟,脑袋一根筋,一根很长的筋,他的想法倒是很简单,农民,就得种地,种地是本职,种地是正业,其他的都是瞎胡闹。
要致富,先智富。周佳伟打算从老郭根深蒂固的传统生产观念开始改变。他建议老郭不能单纯靠种地一项收入,在种地的同时,搞点第二产业。搞养殖也行,养驴、养鸡、养羊都可以,老郭拒绝他说带毛的不算财;周佳伟说那就出去打点短工也可以,老郭拒绝他说撇家舍业的,电视上老说拖欠农民工工资,一年都白搭;周佳伟说那就覆膜种点西瓜,等瓜开园了,工作队帮你卖,卖完瓜还可以种二茬。老郭拒绝他说,雨下多了,瓜不甜,下点雹子,成瓜蒌子了。有着如此死板、僵硬想法的老郭让周佳伟犯了难。不能硬来,就得“智斗”老郭,想办法,想措施,改变“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传统观念,变被动为主动,变“输血”为“造血”,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周佳伟想个“小秒招”,给老郭“上课,洗脑”。
去给老郭“上课”的那天,老郭正在厨房做饭,他用嘴吹着锅里的热气,压玉米面饸饹。周佳伟坐在蒲团上,拉着风匣,往灶煻里填着柴禾,老郭见他还会用风匣,还会烧火,很是高兴。
盘腿坐在老郭的炕上,两杯茶喝下去,老郭黝黑的脸有些红润,话匣子也慢慢打开了,周佳伟借机开始给老郭“上课”了。他上从习近平主席重视生态,鼓励栽树,扶贫政策,解放思想等等;中到春种、夏忙、秋收、冬储;下到儿女琐事、邻里长短、被里儿被面儿,最终,随着一声清脆的茶杯碰撞声,老郭终于被周佳伟说通了。
“老郭”的家庭小苗圃
几天后,林业局帮扶6000株优质的樟子松苗运来,栽植,浇水,老郭终于有了自己的第二产业---家庭小苗圃,有了属于他自己的“绿色小银行”。
在谢明才家中入户了解情况
为贫困户老陈送寒富苹果苗
自费购买牛奶和水果慰问贫困户张孝坤
周佳伟帮扶的不只是闷葫芦老郭,他还为贫困户张明才和孟庆昌进行了危房改造、为谢明才老人吊了顶棚、为残疾人张孝坤送了轮椅,为老陈栽了果树、为边政义借了贷款、为周金堂找了工作……这一个个名字一项项工作背后,描绘着一个个家庭幸福生活的新起点。周佳伟的扶贫工作,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牢记使命,带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也诠释了携手互助的最美结局: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刘晓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