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水沟镇风水沟村的西北部,占地2500平方米的现代化养猪棚舍拔地而起,这里寄托着全村44户贫困人家的脱贫希望。
风水沟村是自治区级贫困村。作为对点帮扶单位,几年来,区财政局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工作任务来抓,立足该村情实际,搞调研、想办法、跑项目、筹资金,主动为该村脱掉“穷帽”献计出力,通过基础农业设施改造、产业化发展等措施,带领53户177人成功脱贫。
深入调查研究,捋顺发展思路
区财政局班子多次深入风水沟村入户查访民情,开展实地调查研究,详细了解该村的村情实际。结合赤峰市“3661”工程,在掌握第一手详实材料后,对症开方,提出了改造中低产田、搞特色种植养殖业、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脱贫致富思路。
改造基础农田,把贫田变成沃土
针对风水沟村水浇地面积少、机电井数量不足、管道老化等突出问题,区财政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积极争取项目资金702万元,为该村量身定制5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普惠性项目。改造完成后的5000亩基础农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占到全村耕地总面积的78%。2016年,风水沟村迎来了农田改造后的第一个丰收年,玉米亩产稳定增产100公斤以上,增收130多元,人均种粮收益增加约470元。
发展设施农业,搭建产业扶贫平台
结合风水沟村地处沙地边缘,沙土多、降雨少、光照强,土壤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种植葡萄的实际,区财政局把扶植葡萄规模化种植确定为扶贫重点项目。2014年,投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50万元,扶持建设三组南梁设施葡萄园160亩,建设冷棚90栋,生产面积72亩,扶持贫困户40户140人;2015年,投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45万元,扶持建设设施葡萄日光温室8栋,综合占地32亩,室内纯生产面积达8亩,扶持贫困户97户314人。如今,风水沟村的葡萄种植已经形成产业,颇具规模。
对接龙头企业,背靠“大树”好做强
温氏集团是我区引进的全国知名的大型畜牧企业集团,为提高广大农民对生猪育肥的认知和认可,区财政局组织该村班子和部分党员群众到温氏养猪厂现场参观,让群众实际感受产业发展前景,提高村民创业热情。在区财政局的大力协调下,占地60余亩的生猪育肥基地终于落地生根。目前,前期占地2500平方米的2栋现代化猪舍主体已基本完成,投入使用后年可出栏生猪4000头,按保守纯利润每头200元计算,生猪育肥可创造80万元的效益,全村44户贫困户139人将获得此项扶贫红利,预计贫困户按股分红户均收益可达4000元-5000元。(赤峰日报 乔磊晶 刘晓冉)
[责任编辑 李艳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