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财政局将精准扶贫列为年度工作重点,主动为帮扶村风水沟村理思路、定项目、筹资金、谋发展,着力破解该村产业扶贫“四道难题”,让企业、村集体和贫困群众三方受益,确保脱贫攻坚任务见实效。
八看八查六算帐,解决精准扶贫帮扶谁的问题
区财政局驻村工作队坚持每月至少驻村20天,逐户走访调查,对贫困户的家庭及生产生活基本情况进行严格核查,总结出了“八看八查六算帐”工作法,精准识别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切实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八看八查六算帐”即:一看住房,查实是否是危房;二看户口簿,查实家庭人口及是否有失学儿童;三看病人,查实诊断病症、各种治疗支出凭证,算好大病治疗支出、家庭经济承受能力帐;四看土地承包权证,查实耕地面积、土地类别、流转或代耕情况,算好年度土地收入帐;五看养殖,查实各类畜禽存栏数,算好年度养殖收入帐;六看劳力,查实内外、长短务工情况,算好家庭劳务收入帐;七看残障人,查实残疾人、智障人证件及等级,算好残障人员年度收支帐;八看一卡通,查实各项补助、保障性资金,算好家庭非经营性收入帐。
对贫困户进行入户调查摸底后,再由村委会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对贫困户进行公推票决,最后确定建档立卡人员,并将结果及时向群众进行公示,确保扶贫工作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动态准入退出机制,及时将因病致贫等新识别符合帮扶政策的群众纳入帮扶对象,对达到脱贫标准不符合帮扶政策的予以清退。
目前,经过甄别和村民代表大会表决已清退建档立卡5户21人,现该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户25人。
确定生猪育肥产业,破解精准扶贫选项目问题
区财政局驻村工作队经过充分调研发现,风水沟村有70亩地处山坡的建设用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地理位置和综合环境很适合建设养殖棚圈搞养殖;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多是老弱病残幼,不适宜从事重体力劳动,没有直接经营产业项目能力。针对风水沟村的扶贫工作实际,结合全市到2020年实现优质生猪出栏1000万头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定位,区财政局驻村工作队确定了联合温氏集团走生猪育肥产业化脱贫思路。将扶贫资金入股养殖合作社,由专业合作社进行运营管理,建档立卡贫困户按扶贫资金份额持股分红,只当股东,不用费心经营,条件允许的还可以在养猪厂打工挣工资,风险系数小,经济效益稳定,让扶贫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想脱贫没资金、没技术、没思路、没能力的难题。工作队的这个想法得到了镇村领导和广大群众的一致认可。
政府社会多方联动,破解建设资金缺口难题
生猪育肥产业脱贫蓝图已经绘就,工作队和镇村领导及广大群众脱贫热情高涨,干劲十足,然而建设中不断扩大的资金缺口难题却阻碍了施工进度。区财政局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想方设法解决资金难题。办法总比困难多,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转换思路寻找出路,最后确定了债权转股权、资产变资源的多方联建参股的化解方法。经过多方努力,如今,投资240多万元、年规划出栏4000口的生猪育肥基地已经矗立在风水沟村的土地上,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
折股量化公开竞标,破解贫困户利益保障问题
养殖基地建成了,有人提出以每年24万元的价格租赁猪厂。为实现猪厂收益最大化,在科学测算收入效益后,工作队建议通过公开竞标的方式对外发包。在工作队的全力支持下,招标会上,十多名有意向者参与竞标,最终,在村监事会、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和贫困户代表的监督下,养猪厂以每年32.5万元的租金成功发包,各方皆大欢喜。日前,首批1600头仔猪已经入栏开始育肥。
在驻村工作队的全程帮助下,风水沟村将国家扶贫专项资金股份按照贫困程度具体量化到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按股分红,按照猪厂招标合同,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年可分红1000元左右,村集体年可增加分红收入5万至6万元。(周相利)
[责任编辑 李艳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