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庄镇紧邻平庄城区,人口众多,人员构成复杂,农民就业安置工作压力较大。近年来,平庄镇按照“科学发展,富民优先”的工作思路,把发展经济工作当做促进就业工作的重要抓手来抓,全力为失地农民就业创业铺路架桥,积极为农村富余劳力转移就业搭台唱戏,一个个开明之举,一项项有力之为,犹如东风催放花千树,演绎了一场农民致富有门路、百姓就业天地宽的“精彩好戏”。
大力发展工业——开拓农民就业新天地
平庄镇紧紧围绕我区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这条主线,按着低污染、低排放、低耗能、高科技含量、高就业率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要求,积极壮大木材加工、羊绒纺织、绿色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生物化工等产业的规模,扶持了格尔雅、塞北绒王、瑞泰化工、干哥俩食品、大牧场食品等一批工业企业,引进了河套酒业、温氏集团、大成食品等一批投资额度大、安排劳动力就业多、社会效益好的工业企业,完成了奥博思对赤峰祥润制药有限公司的企业改制,镇域工业活力不断增强,就业容量不断扩大,为农民就近转移就业开拓了新天地。据统计,目前,平庄镇扶持和引进的工业企业共安排劳动力就业近万人,每年为他们创造工资收入总计超过一亿元。
平庄镇岭上村有百户人家从事木材加工产业,带动了300多户村民参与与之相关的运输、装卸、伐木等相关产业,村民收入80%来自木材加工。2008年,“超强”木业生产的清水模板被用于北京奥运场馆建设,成为了我区的骄傲和自豪。平庄镇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这一新兴产业具有拉动增收和促进就业的作用。为了促进该产业的发展,平庄镇在北七家和岭上规划了两个木材加工园区,并确定了以这两个木材加工园区为基地,实施向各村辐射延伸工程,在不断加大扶持力度的同时,还通过激活民间资本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等措施,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带动本地区木材产业上档升级;成立信用互助协会,努力解决木材加工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有力地促进了该镇木材加工业的发展。由于木材加工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可吸纳大量的劳动力就业,不仅是周边地区的农民,就连城里的下岗职工也到企业来打工。目前,平庄镇木材加工企业达到了200家,年生产各种板材40万立方米,安置劳动力就业3200人,人均年收入2万元左右。
平庄镇大力扶持能够吸纳就业的羊绒纺织产业发展,积极支持格尔雅等公司不断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引进先进的电脑编织机,提高羊绒纺织企业科技含量,该镇的羊绒纺织业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43岁的太平地村农民周海英失去土地后,一直想进城或到企业打工,但因为年龄偏大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三年前,她在格尔雅羊绒纺织公司找到了一份编织毛衣的工作,如今每月工资收入1000元左右,她说:“公司在本地,既赚了钱又能顾家,真是一举两得!”。此外,该镇还积极支持巴林奥雪公司在东六家、山前、前进、太平地等村建立加工基地,公司统一质检,统一收货,按计件付给工人工资,为当地农民解决几十个就业岗位。目前,平庄镇的羊绒纺织行业安排劳动力就业超过了500人,他们之中有90%为妇女,还有一定数量的残疾人。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为农民就业提供新引擎
传统的农业不仅效益低,而且安排的劳动力也非常有限,为了做好农民就业工作,实现富民增收,走农业现代化之路是必然趋势。为了提升农业的发展水平和经济效益,用少量的耕地养活更多的人口,近年来,平庄镇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转移就业”为核心,坚持“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原则,遵循“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方向,大力发展品质优良、富有特色的现代农业,全面吹响了向现代农业进军的“集结号”,为农民创造了近万个工作岗位。
马架子村于2008年规划了高标准设施农业园区,当年1000亩日光温室建成并投入使用,2009、2010两年间又新增2000亩,在发展蔬菜的同时,2009年园区开始种植花卉,每棚种植1万株,两年三季,鲜花销往北京、凌源等地,每个棚年收入都在12万元左右。一些较大的种植户还雇佣本村的农民到大棚内打工,每个月能领到一千多元的工资,农民不出村就能有个较好的收入。孤山子村村民李志学联合本村60户村民,成立了农祥蛋鸡发展合作社,采取“统一饲养、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防疫、统一收购鲜蛋”的模式养殖蛋鸡,合作社蛋鸡存栏量达到了15万只,年产鸡蛋3780吨,年实现销售收入2722万元。大三家村划归平庄镇后,在镇里的扶持下建设花卉蔬菜种植园区,面积达到了5000亩,直接从事该产业的村民有300多户,占到了全村总户数的四分之一,多的每户经营几十个棚,少的也有二三个,村民收入几十万的有20多户。
经过连续几年的攻坚奋战,平庄镇现代农业产业化格局初具雏形,建成了平锦、平牛两条“绿色产业长廊”,以大三家、马架子为主的蔬菜保护地、花卉基地项目也渐成规模。依托伊利乳业、大牧场、草原兴发等产业化龙头企业,该镇大力发展养殖业,实施了投资2086万元的同心牧场园区项目、投资500万元占地260亩的平庄绿源牧场园区建设项目、投资3000万元的天泽牧场园区项目、投资300万元的大三家奶牛养殖园区项目,完成了投资150万元的下荒奶牛小区改建标准牧场园区任务,规划建设了饲养规模30万只的蛋鸡小区一处,重新启动了7个肉鸡规模化养殖小区,基本形成了畜牧业的规模化、集中化发展态势。截至今年6月末,全镇设施农业面积达到3万亩,形成了以蔬菜、花卉、育种为主的设施农业种植结构;奶牛存栏量达到1.8万头,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奶牛小区和奶站分别达到17处和18个;肉牛年饲养量2.5万头,生猪饲养量3.2万头,肉鸡、蛋鸡饲养量分别达到140万只和30万只。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张,种养产业用工需求随之加大,很多就业岗位相应增加。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在平庄镇设施农业基地和养殖园区打工的人员已超过5000人,年收入1.5万元左右,仅夏季在大三家花卉基地打工的人员就达到了2000多人,人均日工资在80元左右。
强力推进商贸服务业——拓展农民致富增收新渠道
平庄镇坚持“商贸兴镇”发展战略不动摇,加快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打造“环城商贸圈”,以此推进富民强镇进程,扩大劳动力就业数量。
2004年,平庄镇支持向阳村在赤峰地区首创以村民土地入股分红,村委会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模式,兴建了集建筑建材、废旧物资、家具交易等一体化的向阳市场,市场年交易额近2亿元,村集体年获利180万元,不仅让农民失地不失业、失地不失利,还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个。在向阳市场建成运营的基础上,平庄镇立足平庄城区快速发展和城区规模不断扩张的实际,将目光放在了推进市场建设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上。该镇以向阳出口、北七家出口、马蹄营子出口、马架子出口为基点,着力推进向阳建材市场、北七家木材市场、马架子果蔬产地批发市场、马蹄营子农贸市场、平庄煤炭物流园区建设,同时发挥其向周边延伸辐射作用,带动运输、餐饮等相关产业发展。据统计,平庄镇目前有个体工商户4171户,从事第三产业人员近万人,人均年收入约1.5万元,在繁荣地区经济的同时,也实现了个人的创业致富梦想。
此外,平庄镇还利用本镇区位优势和闲置资产,加大商贸、餐饮和金融服务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引进食天下国际(元宝山)博览特色餐饮综合体等项目,建成后将大大提升我区餐饮业档次和水平,同时,还可以安排100多名劳动力就业;引进腾翔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在壮大了我区金融服务业队伍的同时,还能安排50多名劳动力就业。(鞠国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