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食材越来越丰富的今天,老百姓却吃得小心翼翼,吃得战战兢兢。吃什么放心?放心地吃什么?怎么才能放心地吃?为改善食品安全问题现状,破解市民如何吃上安全放心食材问题,依托巨大的市场需求和良好的产业基础,位于元宝山区美丽河镇的内蒙古田野餐桌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走出了自己的新路子。
在公司种养基地记者看到,一个个排列整齐的日光温室内,各种果蔬长势喜人。依托4.1万亩的7大自营种养基地,公司将绿色原生蔬菜、有机杂粮、有机葡萄、有机天然肉类、各种礼盒等农副产品全力打造成从田野到餐桌、从种植到采摘、从运输到销售全程可控透明的新型农业销售体系。
2012年,公司投资兴建了信息化平台、电子商务、远程监控系统,建立了完善的食品质量可追溯体系;购置了气调保鲜自动包装机;分别在平庄、赤峰、北京建起了品牌直销店,在赤峰维多利超市设立了田野餐桌原生蔬菜展销专柜,在北京中国农产品精品中心设立了展销大厅。农企、农校、农超、农餐对接渠道已经达到30多家,发展中高端会员9000余户,在平庄、赤峰、北京和平里设有三个品牌直营店,在北京中国农产品精品中心展销平台以及我市新老城区、元宝山平庄城区建立40个直供点作为窗口进行销售,并且通过电子商务系统进行网上直销业务。消费者张女士告诉记者,平时下班回家,在超市或在田野餐桌专门设定的果蔬销售点拿上想吃的菜就走,不用挑挑拣拣,无须担心农药化肥残留,刷卡买菜,十分方便。
田野餐桌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金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一家三口一天所用菜量算,一天10元钱就能够满足消费需要,一年3650元就能吃到原生态、零污染、自然熟的放心菜,菜价虽比菜市场或其他渠道的蔬菜稍高一些,但也贵有所值,因为每棵蔬菜都有一张属于自己的“身份证” ,从“出生”到“长大”,田野餐桌种植基地全部实施“产前有标准,产中有档案,产后可追溯”的质量可追溯体系。通过每盒蔬菜上边粘贴的小小二维码,就可以查询到蔬菜的种子来源、施用的肥料、绿色防控病虫害的办法、出自哪个温棚、采收时间、预冷包装时间等相关的蔬菜信息,让广大消费者对蔬菜从种植到销售的整个流程和各个环节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另外每盒蔬菜的标签上面有营养师编写的营养介绍和烹饪建议,方便会员进行营养搭配和科学烹饪。
公司副总经理甄国维告诉记者,他们计划投资1.78亿元,率先在赤峰三区建立社区物联网食安样板工程,遵循“统一原料供应、统一检验检测、统一食材加工、统一餐车配送、统一销售价格、统一标准服务”的六统一标准,以便民利民为服务宗旨,以安全、卫生、营养、便捷为经营目标,让直供的原生蔬菜、面食、肉食品以及其他副食品成为社区居民的首选。
潜在的巨大的市场前景,结合我市提出的“435422”发展战略,公司负责人说,从田野到餐桌食材标准化建设模式的实施,对于提升本地区种养殖业转型升级、带动农民增收、促进科技创新、发展县域经济具有战略意义。该项目建成后可增值转化本地区近10000个标准日光温室棚的蔬菜产量,提高工业增加值30%左右,直接解决就业3000多人,人均月收入不低于2000元。
2012年,该公司共生产蔬菜及杂粮、有机葡萄等12000余吨,实现销售收入1.85亿元,直接或间接带动从业农民10000余人,公司被评为国家级蔬菜标准化示范园区、我市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和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吴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