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键字
外媒看宝山
王玉清植根基层38载终圆“记者梦”
外媒看宝山  加入时间:2014-11-10 16:38:39

    10月17日下午,位于北京前门大街上的首都大酒店里嘉宾云集、掌声迭起,由中宣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记协联合举办的全国新闻战线“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选拔赛正在这里举行。

    轮到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参赛的赤峰日报驻元宝山区站记者王玉清登场了,只见他健步走上演讲台,用饱含激情的声音讲道:“38年了,我爱新闻这一行,就像谈恋爱一样,没有她就难受,离开她就不行……38年来,我累计在市级以上媒体刊发稿件3000多篇,有65篇在国家、自治区获奖……今后我要多抓好线索,多写好故事,做个‘草根式’的好记者!”演讲结束了,全场爆发了持久而热烈的掌声。

    最终,王玉清凭借精彩的演讲和感人的故事,在131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成功入围全国前20强,并将参加今年记者节之后的全国巡回演讲。 

    为了实现“记者梦”,王玉清始终做工作生活中的有心人,时时以无事不新的眼光,精心采访、细心构思、潜心写作,写下了大量“带露珠”的新闻稿件

    王玉清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时间就像渔网,你撒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03年一个周六的晚上,他听说喀喇沁旗孤山子村有一位农家女竟让一个聋哑儿开口说了话。听到这一线索后,第二天他就骑上自行车,来到该村采访了农家女孙月光,回家后写出稿件《三十个孩子一个“妈”》,很快在《红山晚报》、《赤峰日报》发表。不久,孙月光创办的赤峰回音聋儿康复乐园搬到赤峰街里,王玉清就利用节假日时间,自掏腰包,坐车两个多小时,每次往返150公里,跨区域深入采访长达10年之久。10年来,他先后撰写了36篇稿件,其中《六十个孩子一个“妈”》、《聋哑儿给妈妈献礼》、《月光有爱,世界有情,聋哑儿有声》等分别在新华社等新闻媒体刊发。不久,《一个农家女15年收养150名孤残儿》这一稿件在中央《内参》上刊登,中央领导同志刘云山、李长春、回良玉给予批示,把孙月光作为全国重大典型进行了宣传,《焦点访谈》、《东方时空》等栏目给予报道,王玉清自己也上了《焦点访谈》节目。 

    为了实现“记者梦”,王玉清总是认真研究标题写作,他体会到,文章的标题犹如“文眼”,于是在这方面下了一番苦功

    王玉清在多年的新闻写作中体会到,好的标题应该像磁石一样,吸引读者不得不看下去。他针对近几年农民法律意识不断提高、遇到纠纷聘请律师的现象,写下了《五家镇农民遇到纠纷不动粗——“有事找我律师谈”》,在《中国青年报》头版报眼的位置发表,并被评为内蒙古政法类好新闻三等奖。稿件《控制车轮子,管住话机子,少进饭馆子——五家镇农民“掐戳”管干部》被评为中国地市报好新闻一等奖,经电视台配图像、广播电台配录音后,又在全国得了两个一等奖。他写的《请“本本”老师,解“头痛”难题——元宝山区农民时兴记“科技日记”》、《元宝山区农民进城“招工人”》等稿件的标题使编辑读者读后耳目一新、倍感亲切,每篇稿件往往被多家新闻媒体采用。

    王玉清还总结归纳,用顺口溜做标题,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他写的稿件《农家妇女忙充电,生儿育女自己管,走出家门闯市场,当家创业谱新篇——五家镇农家妇女了不得》被《中国人口报》头版头条采用,并被评为头条好新闻三等奖。稿件《“无土育苗”销省外,“刷码蔬菜”无公害,牧场流出“绿色奶”,“监控养殖”来钱快——这里流行“四大怪”》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农民日报》相继采用。他还深入农户采访,记下很多农民在衣、食、住、行方面的顺口溜,写出稿件《内蒙古:小镇居民顺口溜里说变化》,介绍了五家镇群众衣食住行、文化生活和思想观念等方面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此稿被新华社发了通稿,《新华每日电讯》在头版头条给予刊登,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专栏在头条给予报道,播出时间达2分39秒,这一稿件被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评为当年宣传内蒙古优秀作品。 

    为了实现“记者梦”,在王玉清的作息时间里,从来没有节假日,他把时间几乎都用在了钻研新闻业务上

    王玉清现在既是赤峰日报驻元宝山区的驻站记者,还担任着元宝山区委宣传部外宣室主任的职务,同时兼任市委宣传部及元宝山区委办、区政办的信息员。他乐于忙、甘于苦,往往一干就到大年三十。

    2007年春节,他回到五家镇北台子村的家乡过年,农民们编歌、编舞、编写三句半,春节搞演出,他据此写出稿件《北台子村农民也过文化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给予播出,还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好新闻二等奖。

    2012年初的一天,王玉清看到一份文件,得知中宣部年底要征集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于是他在如意婚纱影楼进行试点,开展了“一元钱敬老”活动,并撰写出长篇通讯《女大学生王辛:在大爱中绽放的青春之花》被全国几十家媒体争相转载。紧接着王玉清又找到相关部门和多家企业,指导他们推出“一元钱敬老”项目,一时间以“一元钱敬老”献爱心的热潮迅速席卷了整个元宝山区。一年来,王玉清围绕“一元钱敬老”活动采写了十余篇稿件,被各级媒体相继采用。他撰写的《元宝山:“一元钱敬老”暖了一座城》,2013年1月,荣获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2013年3月,获得赤峰市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创新奖;2013年底,入选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文集》,这也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篇入选作品。(王庆华)

                                                                    [责任编辑:王 威]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cerved 赤峰市元宝山新闻网 版权所有 蒙ICP备20002781号
蒙网警150403000058号  网站维护:赤峰市峰之泰商贸有限公司 电话:0476-588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