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之时,走进元宝山区五家镇,一批批项目的相继开工、竣工,让人感受到五家镇经济发展前所未有的“热度”: 总投资1.5亿元的五家镇万亩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区所有土地已全部进行了流转;总投资9000万元、规划总面积1万亩的万只肉羊育肥基地,现在已完成一期投资2000万元,改建、新建羊舍52栋,舍饲肉羊1万只;总投资10亿元、建设占地2平方公里的五家工业项目集中区坐落五家镇。
这个昔日元宝山区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老疙瘩”不等不靠,跑步前进,新老项目相继落户在五家镇,让全镇人看到未来生活的美好希望。点然希望火种的,是五家镇党委一班人扎实的工作作风和超前的思想意识。
这个昔日地域最小、人口最少的五家镇重新定位战略思路,从自身找差距,去除不利于科学发展的思路。
“只有深刻理解自治区‘8337’以及我市‘435422’ 发展思路的目标定位、战略任务和工作重点,才能找准乡镇工作服务大局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吃透政策,请进能人,五家镇未来发展才会更有活力!”五家镇党委书记程瑞宝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
过去靠地下储存的煤田,五家人尝到了地下资源的甜头。近几年来,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渐减少,五家人树立科学发展观,把目光转向绿色产业园区,镇党委、政府带领五家镇农民“绿中掘金”。按照该镇“南菜北菌”的发展格局,推进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园区规划总面积1万亩,分南山、北山两个项目区,其中南山项目区7000亩,主要发展蔬菜、瓜果,北山项目区3000亩,主要发展食用菌,总投资1.5亿元。五家镇在设施农业具体实施中,首创通过引进工商资本、土地流转的形式,推进公司化运营,实施土地集中流转、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经营,解决了经营过程中土地调整难、资金投入难、规模种植难、产品销售难等问题,提升了现代农业的整体水平。
程瑞宝说,好项目得请能人来管理,为此,他们将身怀“绝技”的社会精英和管理人员招至五家镇的门下,并担任重要岗位的领导,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目前,园区的土地已全部进行了流转,农户除每亩地得到500-550元不等的租金外,还可到产业园区的公司务工,每月获得1500-2000元的工资收入,成为产业工人,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本着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形式,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推进土地有偿流转和集约化利用。
驱车行驶在五家镇北台子村,一栋栋新建和在建的饲养小区映入眼帘,这里是北台子村肉羊产业化项目,从饲养带区域到饲料来源,从适宜的气候到交通的便利,天时地利人和占尽,以致活羊出口到中东国家,广受外国朋友青睐。五家镇党委副书记郭峰告诉记者,他们在北台子村建设了万只肉羊育肥基地,项目总投资9000万元,规划总面积1万亩,分三期实施。现在已完成一期投资2000万元,改建、新建羊舍52栋,舍饲肉羊1万只。二期工程已完成土地审批手续,正在进行项目立项、环评等工作,项目建成后达到年屠宰肉羊10万只生产能力,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7亿元、利税2400万元。
在房身村记者看到,昔日荒凉的山坡上,日光温室几乎连成一片。房身村党总支书记张兵说:“我们房身村十年九旱,耕地差不多都是山坡地,农民靠天吃饭,好年景一亩地也就挣100多块钱,有时除去种子、化肥、工钱,甚至还有不挣钱的时候。现在小煤窑的煤也挖得差不多了,自从村里抓了产业化,农民收入才有了保证。”
“农业富民的同时,还要工业强镇,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程瑞宝告诉记者,五家镇在继续实施巩固基础产业的同时,还要大力发展新型工业。目前,建设占地2平方公里的五家工业项目集中区坐落该镇,已完成“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内企业18家,总投资10亿元,年可实现工业总产值6亿元,安排劳动力1221人。(吴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