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马林街道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紧围绕建设城郊型、地企共建型社区的总体工作目标,积极构建服务平台,多层次开展便民、利民、惠民服务活动,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
一是构建民情信息服务平台,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有针对性地开展为民服务活动。组织街道社区干部进社区开展入户调查,访民情、听民声、解民忧、遂民愿,通过记录《民情日记》,全面掌握居民基本情况、了解关系居民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同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对于居民基本情况方面的信息,进行电脑信息录入,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对于群众普遍反映的实际问题,进行分类整理,确定责任人,限期进行解决,目前为止群众集中反映的44个问题已解决31个,解决的结果群众基本满意。在社区建立民情接待工作室,随时接待群众来访。
二是构建扶贫济困服务平台,关心关注弱势群体,广泛开展居民互帮互助活动。对贫困家庭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按残困、病困、老困、学困等进行分类登记,为落实国家惠民政策提高详实的依据,尽最大努力使惠民政策得到有效落实。以社区爱心超市为载体,以驻地单位职工捐助生活物资为启动形式,引导当地居民捐献生活物资,最终实现居民之间的互帮互助和闲置生活用品交换的双重目的。目前,街道社区干部和林山社区居民共捐助家用小电器、书籍、衣物、厨卫用品等生活物资264件,已向当地贫困户发放106 件;平投红庙分公司、红庙社区、马林社区的捐助活动正在开展之中。
三是构建居民就业和家政服务平台,促进驻地企业和当地居民之间的信息互通,实现地企之间共建双赢。针对街道服务开发区建设、服务驻地企业发展、服务当地居民生活的工作特色,以社区驻地企业服务中心为纽带,通过画板展示、网上公告、建档立卡等多种形式,将驻地企业的用工需求、租房需求与当地居民的就业需求、房屋供给等信息进行有效对接,使社区成为联结企业与居民的纽带。几年来,共帮助开发区企业招工1200余人次,其中当地居民986人次;引导当地居民根据开发区建设需要发展商饮服务业网点 265个,比街道复建前增长94.85%,有效地解决了开发区建设期用工、用房和职工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基本需求,促进了当地居民增收。
四是构建敬老爱老服务平台,关心关注老年居民生活,营造尊老敬老社会氛围。随着红庙矿在职职工不断向外转移和因子女就学等原因年轻人的向外迁移,马林地区老年人口的比例已近五分之一。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建立健全社区敬老爱老志愿服务工作站的基础上,以街道夕阳幸福岛为平台,建设信息服务、休闲娱乐、保健养生、弘扬正气、节日服务、互助尽孝等6大类,涵盖夕阳顾问岛、夕阳传呼岛、夕阳雅风岛、夕阳知音岛、夕阳健身岛、夕阳养生岛、夕阳医护岛、夕阳崇尚岛、夕阳节日岛、夕阳互助岛、夕阳孝星岛、夕阳博爱岛等12个方面服务功能的岛屿建设,引导居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对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孝老等方面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宣传,营造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街道协调驻地单位举办矿区老年人节三届,为老年人免费提供体检、理发、修鞋、金融和健康知识咨询等服务1080人次;组建志愿者队伍10支,服务老年人1200余人次;举办老年人保健知识和安全防范知识培训班共6期,培训老年人近200人。
五是构建道德文化服务平台,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促使居民提高道德素质。依托居民活动中心,建设道德文化长廊,对中华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志愿服务等6个方面规范和全国以及当地道德建设方面的先进典型进行宣传,使居民在参加文体活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把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新风根植于居民头脑之中。道德文化长廊建成以来,利用到街道社区办事或到活动中心活动的机会,参观道德文化长廊的居民达1800多人次。
六是构建地企合作服务平台,组建地区工作委员会,促进群众反映问题的有效解决。针对社区居民全部为矿区职工家属的工作实际,本着当地问题尽力就地解决的原则,在区域化党建工作平台的基础上,吸纳驻地单位党政领导参加,组建马林地区工作委员会,采取每月例会的方式,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集中解决,初步形成了有事共商、资源共享、地企共建的工作模式。今年以来,地区工作委员会共例会4次,解决群众反映的关于环境建设、居民活动、卫生保洁等方面问题16个。(宋长艳)
[责任编辑:王 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