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鹏时时刻刻抱以一颗热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随着社会的进步,公民道德素质提高,祖国到处呈现出孝老爱亲的良好风气。31岁的张金鹏是美丽河镇新安屯村九组一名普通的村民,她勤俭持家,贤惠孝顺,左邻右舍对张金鹏都赞不绝口,说她是一位90后的好榜样,孝顺的好媳妇。
热忱之心,服务村民
张金鹏长年为村里公益事业义务服务,不计报酬,不求回报。近几年来,为了更好地协助村里工作,她主动提出担任村里的义务卫生监督员,每天协助村干部监督卫生保洁情况,并时时不忘自己是一名为村里服务的义务志愿者,拿一把扫帚在村里的大街小巷内四处打扫,角角落落清扫得干干净净。当村民群众当面赞扬她时,她总是腼腆地说:“能为邻里街坊做点好事,我很乐意。”
几年前,张金鹏开始当起了村里的计生协管员,作为一名义务计生协管员,村里并未对她的工作提出过多的要求,但她总是坚持刻苦钻研计生业务知识,自觉锤炼,积极协助村里,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村里的计生工作中。她走家串户,找育龄妇女拉家常,宣传人口计生政策,关心孕妇情况并及时将情况汇报给村里,人们都喜欢亲切地称呼她为“金鹏妹子”。
孝老爱亲,传承孝心
对长辈的孝心,对晚辈的教育,张金鹏赢得了亲戚朋友的一致称赞,更赢得了左邻右舍的广泛赞誉。从2014年开始,张金鹏的奶奶婆婆就不断生病,哮喘、心脏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使老人的身体每况愈下,从此,照顾老人的责任就由她一个人承担着。几年来,光是在奶奶婆婆的饮食上,张金鹏就下了不少心思。她自己省吃俭用,为老人准备的每日三餐却尽量做到营养搭配合理,顿顿不重样,让老人吃得开心舒心,还经常给奶奶婆婆买些营养品滋补身体。在日常生活中,大小事也让奶奶婆婆“随着性子来”,从不惹老人生气。老人年纪大了,时常担心自己年老体弱成为儿孙们的包袱,性格有些孤僻。张金鹏就尽量和老人拉些家常里短,让老人在亲情的包围下消除性格的孤僻。每逢过年过节,张金鹏夫妻俩在微薄的收入中挤出一些钱孝敬老人,让她自己支配。家里的大事小事,张金鹏也总会跟奶奶婆婆打个招呼,听听老人的意见,让老人出出主意,尽量不冷落了体弱多病的奶奶婆婆。在张金鹏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家人的关爱下奶奶婆婆没有遗憾地走完了她80岁的人生。
2016年的夏天,张金鹏的公公因心脏病复发和高血压住进了医院,丈夫每天上班忙碌,为了公公早一日康复,她再一次承担了照料公公的重任,甚至没有多余的精力照顾正在上幼儿园的儿子,一心一意服侍公公,不怕苦,不怕累,坚持每天给公公按时吃药,打洗脸水洗脚水。同时,为了维持家庭的日常生活,她还要帮助丈夫干农活,给儿子、婆婆洗衣做饭,操持家务。婆婆因为上了岁数,时常话多唠叨,有时候言语还很难听,每当这个时候,张金鹏从不跟婆婆计较,悉心照料生病公公,从无一句怨言,她的公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的儿媳妇真是没得挑啊,对我好得很!”
当有人问到为啥对公婆这样好时,张金鹏会说:“人都说‘家有一老,胜过一宝’。老人们为子女操劳了一辈子,辛苦了一辈子,照顾他们还不是理所应当的?再说了,想想咱们将来也都有老的一天,现在不伺候好长辈,将来哪里有脸面要求自己的孩子好好对待自己呢?”就是这样,张金鹏从点滴中关爱着老人,从琐碎中牵记着老人,用言行感染着老人,从平凡中体现了真诚,从细节中倾注了关爱。虽然她只是村里一个平凡的村民,但她用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爱心行动和爱亲敬老的孝举,感染身边的村民。
供稿/美丽河镇 张龙波
编辑/张力凡
审核/褚琦
终审/陶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