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成,是一名普通的煤矿职工。工作中他是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的好员工;生活中他是乐于助人、播撒大爱的领航人。
宋成家中有四口人:82岁卧病在床、需长期服药的老母亲,常年在家照顾年迈母亲无法出去工作的妻子,还有将面临高考的儿子。这个家庭全部的生活来源和物质支撑全靠宋成一个月下井挣得的三千多块钱。然而拮据的生活阻挡不了宋成的施爱之举。
2009年,家住马林街道红庙社区商业街的陈玉忠被查出患了尿毒症,治疗所需的高昂费用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宋成听闻之后,在第一时间为陈家雪中送炭,他尽心尽力地帮助陈家四个正在上学的孩子解决生活中的困难,积极协调社区工作人员对陈玉忠进行慰问探望,并数次对陈家慷慨解囊。
2010年3月,宋成在朋友的介绍下加入了“爱心家园”和“助孝联义”志愿者协会组织,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志愿者。他说,他永远也忘不了第一次参加志愿活动时的场景,帮助对象是小五家乡袁家营村村民袁可欣。小可欣的父母亲患有智障,一家三口的生活就靠亲戚和左邻右舍一米一柴的接济,九岁的小可欣到了适学年龄却也只能为了一口热饭帮大爷家放羊。得知此事后,宋成心疼不已,当即和其他五名志愿者带着物资,驱车前往袁家营村看望小可欣。当宋成一行人带着过冬的衣物、米粮、书本来到这个不幸的家庭,看着眼前脏乱的景象时,他们立刻撸起衣袖,进行打扫,帮它恢复温馨的原貌。随后,宋成还积极帮助小可欣联络就读的学校。这次探访,不仅给袁家送去了温暖,更给小可欣送去了生活的希望。归来后,宋成感慨万千,更加坚定了从事志愿活动的信念和决心。
宁城县有个叫占小丽的14岁女孩,父亲在五年前突发脑血栓,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母亲有智力障碍也无工作能力,一家人的生活举步维艰。为了实现读书梦,小丽靠上山捡杏核、卖杏核来攒学费。宋成被这个小女孩的坚韧不拔的精神深深打动,毅然承担了占小丽上学所需的费用。他每个月都会去宁城看望小丽,并细心地为小丽挑选营养品和学习用品。冬天到来的时候,他担心小丽一家人挨饿受冻,抽空花了1700多元钱给小丽全家人买了保暖的衣服送去。得到了宋成无限温暖和宠爱的小丽说:“让我怎么描绘宋爸爸对我的恩情呢,好像什么样的语言都不能还原宋爸爸对我的好。总之,爱是怎样的,宋爸爸对我就是怎样的。”
宋成自发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也不胜枚举。四川雅安地震时,宋成不仅组织志愿者协会的会员们进行捐赠活动,更是不停地奔波在赤峰、平庄等地为援助灾区筹集善款;每年八一期间,他总是早早地购买米、油,去宁城县看望两位抗美援朝老战士;逢九九重阳节到来之际,又开始联系其他志愿者,到宁城三座店养老院看望老人们,为老人们送去新鲜的牛奶……
多年来,原本生活就比较拮据的宋成把大部分收入都花在了帮助他人身上,因此他经常被妻子埋怨、也会受到众人的质疑。但是宋成依然坚持走在这条奉献爱的道路上,无怨无悔地为需要帮助的人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他总说:“我始终相信爱靠传承。平日里我以身作则,尽微薄之力帮助他人解决困难,就是希望善能落在实处,爱能得以传承。我把这视作我的责任,我生命的意义。”宋成说,帮助他人是会上瘾的。
宋成,这个的普通煤矿职工,不仅仅是爱的传递者,更是爱的诠释者。
[责任编辑 黄凌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