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键字
党建之窗
西露天街道抓好党建普惠民生
党建之窗  加入时间:2016-02-15 15:04:44

    近年来,西露天街道按照“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原则,围绕“抓党建、促管理、强服务、促和谐”的工作思路,用心服务,用爱沟通,以服务居民群众为工作宗旨,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全力打造社区党建品牌,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社区管理“网格化”、社区建设“标准化”、社区服务“精细化”和社区工作“信息化”上取得显著成效,真正实现“党建促发展、党建促稳定、党建促和谐、党建促提升”的良好效果。

    工作重心下移,深入推行社区管理“网格化”

    按照“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不断创新管理模式。一是创新组织设置。推行党建联席会议,在街道设立“大工委”、在社区设立“联合党委”,调动驻区单位党组织、全体党员、居民群众共同参与,形成了“班子共建、规章共守、事务共议、服务共抓”的新格局。推行居居联建、居企共建、居街合建等方式,深入构建起区域化党建组织体系;二是进一步理顺运行机制。通过定期召开党建联席例会,让辖区单位党组织、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形成资源一起用、党建一起抓、工作一起推的联建共建新机制。2015年以来,辖区内驻街企业、包联单位共为社区投入物资、资金累计达10万余元,开展专项服务活动30余场次;三是坚持推进社区管理网格化。为更准确的掌握社情民意,畅通群众反映诉求渠道,按照街道领导和社区党员分别负责一个片区,每个片区按照地缘相近、居住相邻、便于管理的原则,将所辖居民区划分为若干子网格,每个网格设立治安信息员和民情预报员各一名,广泛搜集各类民情信息,及时化解各类矛盾隐患,维护了基层社会稳定。

    加大保障力度,扎实推行社区建设“标准化”

    不断完善保障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夯实社区党建工作基础,实现“两优”。一是努力实现优美环境议事。把社区阵地建设纳入街道建设总体规划,建立了规划先行、有序推进的建设保障机制。近两年,街道5个社区建设先后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新建阵地17处。5个社区全部配备了齐全的办公活动场所,平均面积达到500平方米。其中平西北街社区已建设为高标准社区,使用面积达1200平方米,社区内设置了日间照料中心、居民健身室、棋牌娱乐室、文化活动室、家长学校、市民讲堂、居民图书阅览室等多处活动场所。社区阵地普遍设置为“一厅两室一校两栏一中心”,一些阵地还设置了“人大代表之家”、“两代表一委员”活动室和居民代表活动室,让居民不出居住地就能反映问题,成为“民意直通车”;二是努力实现优秀人才管事。通过优中选优、听取民意等形式,将一批能力强、素质高、有威信的人员充实到社区班子,社区工作队伍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达到90%以上,街道坚持每年对社区干部进行培训,有效提高他们的能力素质。

    拓宽服务渠道,坚持推行社区服务“精细化”

    通过打造立体式服务平台,推行服务社区“精细化”。一是设立了便民利民的服务平台。在深化“党员责任区”、“志愿爱心卡”、“爱心超市”的基础上,推行社区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模式,将公共管理、社会服务职能向社区延伸,方便了居民办事。同时,在社区设立党员服务中心,为流动党员、离退休党员和困难党员提供服务。通过定期走访、技能培训、就业帮扶等形式,解决辖区困难党员的现实需求;二是开展了“在职党员进社区”和系列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启动了“创先争优·党员志愿者在行动”主题活动,组建了由60名党员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带动了2000余名社区志愿者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弱势群体帮扶等,在“我们的节日”等重要时间节点,陆续开展宣传教育、扶贫帮困、卫生保健等志愿服务300余次,解决了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100多件;三是积极搭建群众活动平台。根据辖区居民文化需求,社区党组织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和辖区企业,统筹资源,成立了秧歌队、太极拳队、中老年健身舞队、书法绘画小组等协会组织40余支,搭建了“百姓舞台”、“送福下乡”等9个活动载体,开展了“爱国歌曲大家唱”、“老年人趣味运动会”等系列活动50多次,并以家庭、楼栋、街坊为单位开展歌舞、演唱、才艺等竞赛,为辖区居民展示才艺、联欢、交流提供了平台。

    搭建网络平台,逐步推行社区工作“信息化”

加大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拓宽了服务群众信息化渠道。一是搭建信息中心。2015年,街道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高标准建设了街道信息中心,将街道、社区工作数据全部导入信息平台,工作人员随时了解掌握辖区内的各类数据及相关变动,大力提高了工作效率。社区居民利用网络便可查询到街道社区提供的六大类40多项服务内容,清晰地了解办事流程,其中部分服务项目于下一步工作中将推行网上办理;二是建立了人口、房屋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定期更新,为人口普查、经济普查等政府日常工作打下了准确详实的数据基础;三是搭建党建网络平台。社区党组织纷纷建立了党建网络平台,为广大党员和群众提供政策理论、党员管理等内容。建立了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党组织配合的流动党员管理服务机制,推进党员信息化管理,初步实现了把党的阵地拓展到网上、把党的活动开展到网上、把党的形象展示到网上。(丛日昕)

[责任编辑 黄凌宇]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cerved 赤峰市元宝山新闻网 版权所有 蒙ICP备20002781号
蒙网警150403000058号  网站维护:赤峰市峰之泰商贸有限公司 电话:0476-588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