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键字
党建之窗
王振友:老百姓的事都是大事
党建之窗  加入时间:2013-10-20 22:20:36

王振友,一个乐呵呵的人。这是记者见到他的第一印象。当了20多年村干部的王振友一见记者就说:“我想了想,这辈子没有干什么大事,快50岁了,还在生我养我的向阳村里生活着。最欣慰的事儿是,这辈子能当上村干部。” 

向阳村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平庄镇。记者还没有进村,随机采访了几个路人,说起向阳村,他们的羡慕之情多于言表。其实,向阳村不仅在当地名气大,在全国也已经算是响当当了。这个村由贫穷到富裕,由“无政府状态”到和谐,由一盘散沙”到齐心协力奔小康,向阳村村民说,多亏了俺们的“好当家人”——王振友书记。 

好人王振友,在当地已经成为了一个品牌。有人总结说,向阳村的发展和变化,是因为走了一条正确的,而且是非常切合实际的“三好”道路——一个好带头人、一个好班子、一个好发展思路。 

第一次见到王振友,是在一次全国的会议上。他给人的感觉,快乐、直率,一举一动都充满了“阳光”,而且他那特有的“阳光”心态,还感染着许多人。在后来的采访中,王振友说了一句很让人感动的话,他说,向阳村里应该处处都阳光灿烂”才对。 

记者与王振友真正近距离接触,是在2010年11月下旬的一天。那次是在一起吃饭,席间,他兴致很高,要给大家“高歌”一曲。 

这本来是一次很平常的即兴唱歌,可他报上的歌名叫“跟着共产党走”,这让在场的人多少有些想不到。这是一首革命歌曲,大约流传于三四十年代的延安时期,当时在根据地广为传唱。那天,王振友唱得很有激情,唱到动情时,还舞起了双臂。 

王振友在向阳村当党支部书记有10多年了。此前,他在村里还担任过副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现在,这个村的党组织已由党支部升格为党委了。今年,王振友还被国务院授予了“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记者在向阳村看到了他们2009年的工作总结,里面有一组感人的数字——2009年,全村总产值达到2亿元,村财政收入171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6500元,上缴国家税金1030万元。 

村民与他的情感相互感染和交融 

今年刚过罢春节,王振友在村干部的一次会议上,提出了他的一个设想,建设向阳新村。产生这个设想,其实也有几年了,当时条件不成熟,一直没有提起。在这个计划里,王振友最担心的不是资金,而是村民的旧屋拆迁。这可是上千户人家的整体拆迁啊!许多家庭在老屋都住几十年了。王振友说。 

没想到,方案在村民代表会上一亮相,竟然没有一人反对。尤其签拆迁协议时,不用谁去动员,村民们主动前来,现场都排起了长队。“那可是在没有拿到一分钱补偿的情况下完成的,拆迁也仅用了10几天的时间。”王振友现在说起来都感慨万分。 

新村已经在建设中。记者看到,十几栋设计新颖漂亮的楼房已经封顶。该新村占地面积11.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49万平方米,共建设40栋楼房,整个新村可容纳1300户村民居住,村民以“拆一平方米补一平方米”的形式入住。向阳村有一个发展准则,一切工作出发点都要以老百姓的根本利益为主。考虑到村民的生活习惯,在新村的规划里,还专门设计了一个养殖区,来满足一家一户养鸡鸭猪鹅的愿望。村民们说,王书记真是替我们把什么事情都想到了。 

你处处把老百姓放在心上,老百姓也会处处想着你。10多年来,村里近2000户人家谁家遇到困难,村里都千方百计给予帮助。谁家婚丧嫁娶,村干部总是第一个去。王振友只要在村里,这样的场面都会出席。他对记者说,许多事情你看来是小事,但在老百姓眼里却是大事,所以老百姓的事,都是大事。有一年,村里组织60岁以上老人去南方旅游,到北京首都机场时,一位老人突然走不了路了,老人怕拖累大家,提出返回村里。王振友当时正在村里,他知道后,立即电话询问情况,以他的经验判断,这是长途坐车劳累所致。考虑老人第一次坐飞机,又第一次出门,机遇难得,他又电话联系北京和上海两地机场,安排了轮椅接机。老人结束愉快旅游回到村里后,见到王振友,抱着他就哭,这是喜悦和感动的泪水。 

每年,他都能收到村民们用手工缝制的鞋垫等物品。一位86岁的老太太用碎花布一针一线为他缝了一个办公椅坐垫,王振友收到后,没有坐过一天,而是把这个坐垫珍藏了起来。 

王振友没有当书记前,向阳村是赤峰市有名的“上访村”。1992年以来,不说到省里和赤峰市上访了,年年都有进京上访者,少的十几人,多的成百人,仅在中南海静坐就有两三次。他当上村党支部书记后,解决上访问题,都是带着感情做工作。对于上访问题,村里能解决的,就在村里解决,解决不了的协调区里市里各部门解决。尽管向阳村有8年的上访历史,但在他上任后的第二年便“摘掉”了上访的“帽子”。如今,当初的几个上访“带头人”,都积极主动义务为村里办事,成为了村里的积极分子。 

对待村民,你如果没有“春天般的温暖”,你就得不到来自村民的理解和配合。王振友始终都这样认识,都这样去做。 

村民幸福就是他的幸福 

来到向阳村才知道,王振友每个月的工资只有3000多元,这个工资还不是从村里拿,是由镇里发给他的。见记者奇怪,他说,因为兼着镇党委的副书记。不仅如此,在村里的几个煤矿和一个规模不小的流通市场里,都没有他的股份,他的亲戚至今没有一人在村里和村企业任职,尽管这里面倾注了他许多心血。 

至今,王振友有一个感慨,感慨国家给他的荣誉太多了。十几年来,他先后获得近30项市、自治区、全国的奖励和表彰。面对这些荣誉,他一直都认为这是对他的鞭策和鼓励。他说,再没有什么让他今天这样满足。他回忆起今年5月初,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劳模表彰大会的情景时说,那天,他被安排坐在第11排。这是多么高的待遇啊! 

说起这些,王振友自有他的认识,他说,“跟着共产党走”,不是让个人发财。今后村里再办多少企业,永远都是集体的。只有这样,村民才能和你一心一意往前奔。 

村里其他干部与他一样,工资都不高,就是企业的管理者,工资也都差不多。大家就这样“快乐”地为集体服务着。但王振友对村两委一 

班人并不是“就让马儿跑,不给马儿吃草”,这也 

包括他自己。但这一切都取决于老百姓对每个管理者“德、勤、绩、能”等的认可。村两委一班人,还有企业的管理者,每年都有一个考核标准,你完成了,有一个待遇,完成的更好,还有一个待遇,完成的不好,还要罚你。问别的干部,有人挨过罚吗?答,一直没有。 

在这个方面,王振友和村干部有一个统一认识,钱挣多少是个够,只有把村里的事情办好了,我们大家才能都好。 

记者顺着村干部的这个认识采访,很快,被他们的这个认识打动了。举几个例子,一是村民的看病问题。村民无论谁有了病,哪怕大病重病,医疗费用全部由村里负担。二是村民吃水、浇地、秋天耕地、春天种地、电视收视等免费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cerved 赤峰市元宝山新闻网 版权所有 蒙ICP备20002781号
蒙网警150403000058号  网站维护:赤峰市峰之泰商贸有限公司 电话:0476-588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