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马林街道根据街道实际,经区委组织部门、纪检监察部门严格把关,研究出台了《马林街道机关党员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通过划定行为界限,明确适用范围,建立量化标准,规范处置程序等措施,全面规范了基层党员行为,形成了对执行党纪法规与党员日常管理的有效衔接,进一步扎牢防范党员发生各类问题的制度防线。
划定行为界限,实现党员管理“无缝隙”
街道围绕近年来党内出现的政治信仰动摇、组织纪律散漫、廉洁意识淡薄、道德行为滑坡、党内生活随意、服务态度冷漠、工作作风漂浮等问题,按照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原则,在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自律、道德规范、党内生活、服务群众、岗位职责七个方面明确划定党员日常行为界限,明确了18类基层党员可能出现的违纪问题,把党纪原则拓展为具体要求,违纪现象明确到具体行为,工作管理延伸至八小时之外,进一步实现管理全覆盖。
明确适用范围,在行为约束上体现党群干群有别
街道根据机关和社区居委会工作实际,明确适用范围包含街道机关和社区居委会工作的党员和积极分子,通过狠抓机关党员管理,打造过硬的机关党员队伍,进一步发挥机关的表率作用;加强教育学习,召开机关全体党员干部大会,要求党员干部将《办法》要求融入进思想中,落实在行动上;强化监督机制,建立党员干部监督台,将党员基本信息、岗位信息以及监督举报电话在办公场所、门户网站进行公开,做到信息透明,敢于接受群众监督。
建立量化标准,突出《办法》可操作性
街道引入量化处置标准,根据违纪行为的性质、危害程度实施量化评分制度,将政治言行、组织纪律、廉洁从政方面的违纪行为列为严重等级,给予扣8分处罚并进行组织处理;对将道德规范、党内生活、服务群众、岗位职责方面的违纪行为列为一般等级,给予累计扣分处罚,达到8分同样采取处理措施,便于针对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违纪问题实施处罚,做到轻重问题区别对待,确保《办法》落实到位,可操作性强。
规范处置程序,教育处罚“双管齐下”
街道按照教育在先、处罚并进、区分轻重、突出实效的原则,通过先教育整改,后组织处理,再纪委立案的次序,严格处置程序,实现教育为主,惩戒为辅,治病救人的目的;对违纪行为涉及《马林街道干部处罚实施细则》规定的,除按《马林街道干部处罚实施细则》规定同等处罚外,依据《马林街道绩效工资考核办法》对违纪人员进行经济处罚;对扣分达到组织处理标准的,由党组织对本人实施诫勉谈话,勒令本人作出书面检查,在街道范围内进行通报批评并对其采取整改措施的处理;对检查不深刻、经通报批评拒不改正或整改不到位的,按照有关规定对党员进行党内处分,入党积极分子取消其入党积极分子资格;对违反本办法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由街道纪工委进行立案调查。(王铎)
[责任编辑 黄凌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