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键字
重点项目
后美丽河村农民种田走上适度规模经营之路
重点项目  加入时间:2013-04-11 09:50:08

    近日,记者来到美丽河镇后美丽河村,发现这里有了新变化,以往的这个时节,村民们谈论的是要找哪家农业公司代为耕种、选什么种子更高产,然而,今年他们正在和农机大户李术华商讨土地流转承包的事情。
    在大田种植上,美丽河镇后美丽河村的村民们从大包干开始,多年来一直延续着单打独斗的局面,农民们也尝到了分田单干的甜头。然而随着时代进步,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机械化种植得到了大面积推广。为了能更多地节省人工成本提高科学种田水平,该村探索出了统一种子、统一施肥、统一技术、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的“统一种植”路子。统一种植风险大,实施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性,如何保证种子、化肥质量,村民是否愿意把自己的土地交给别人耕种,后期田间管理能不能跟上,都是摆在村民眼前的现实问题。在2011年试点种植成功后,去年,该村统一种植了4000亩。由村牵头各村民组组长负责组织实施,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最终确定了在积极性较高的8个村民组实行统一种植。在农业公司的选择上,他们联系了实力较强的赤峰宇丰种业有限公司购进种子化肥并组织机械耕种,在种植技术上,采用节水高产的玉米膜下滴灌技术,在种子化肥的选用上,则是由村里经验丰富的老农和种业公司的技术员共同确定品种,在田间管理上,宇丰种业派专职技术员每半个月检查玉米长势一次,发现脱水脱肥等情况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年终测产发现,实行统一种植的玉米亩产达1700斤左右,散种的玉米是1500斤到1600斤,统一种的比散种的高产100到200斤,与往年相比每亩节省了2到3个人工,增产的同时还节省了劳动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人们发现,采取统一籽肥既节省人工又节省车工,避免了重复换籽肥和调试机器的麻烦,同时,同一品种的种子,生长期都相同,便于田间管理。有专业的农业公司督促检查指导田间管理更科学,遇到病虫害时也不用胡乱用药。农民们尝到了统一种植的甜头。
    该村农机大户李术华和高凤军发现,随着我区第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村子里大多数的男壮劳动力都在外面打工,在家里务农种地的多数都是妇女和老人,老人年龄大了,劳动能力有所下降,妇女也要照看孩子,有很多家庭都有将土地承包出去的想法。此外,这种统一种植的方式有一定的不足之处,李术华打了个比方“我家有三条垄他家有五条垄,而地膜只能覆盖两条垄,这就涉及到两家共用一幅地膜的情况,这样,邻里之间从成本上、管理上容易出现矛盾。”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更加坚定了他们承包土地搞规模经营的信心。
    去年6月份,该村通过土地治理项目治理出了1000亩的土地,今年,李术华和高凤军合伙以每亩400元的价格承包了村民们的这片土地,租期为13年。李术华说:“土地集中起来我就能下大力气进行农田基础设施投入了,首先,新治理出来的土地由于受到推土机等机械的翻耕铲平,多为养分不足的‘生土’,这种地上种出来的庄稼容易‘营养不良’,由于承保年限长,所以我决定用三年的时间将土地‘喂熟’,今年春天我就花了10万元购买了农家肥施撒在了地里,秋收以后再把秸秆还田,还能再增加一部分肥力。今后,我还将进行水利方面的投入,相信用不了多久,这块贫瘠的旱坡地就会变成肥沃的水浇地!”在谈到种植技术时他更是信心满满:“区农牧业局组织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培训时我一堂课都没有落下,平时也比较关注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与其他技术的玉米区别,既省时又省力还高产,今年的玉米我就准备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种。”
    走访发现,农民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将自己的土地承包给种粮大户。村民何贵芬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家有12亩旱坡地,风调雨顺时,一年一亩地能收入400多元,除去种子、化肥、农药、人工等各项费用,一亩地最多能收入200多元,12亩地一年才净赚2400多元。如果我把这12亩地全承包给李术华,地租收入就是4800元,我再给他打工,一天的工钱也得七八十元。原来种地不计人工,如今时代不同了,农民的思想也得与时俱进。”
    村委会主任梁玉昌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这种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与现代农业对规模经济、产业化经营的要求越来越难以适应。实行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业产业化和促进农民增收都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实现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与现代农业顺利对接的有效途径。如今我们村耕地向种粮大户、农机大户流转集中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了,今年像李术华和高凤军这样的,或合伙,或单独承包土地的已有7家,共流转承包土地2000余亩,占全村耕地的五分之一。”(专刊记者 宋元索)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cerved 赤峰市元宝山新闻网 版权所有 蒙ICP备20002781号
蒙网警150403000058号  网站维护:赤峰市峰之泰商贸有限公司 电话:0476-588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