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宝山区与国内其它资源型城市一样,随着资源的减少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在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的结构性、体制性、机制性矛盾和问题逐步显现出来——经济结构失衡、失业和贫困人口增多、接续替代产业乏力、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已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鉴于上述严峻现实,元宝山区确定了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从依赖自然资源一煤独大向多业并举的产业结构转变,城市类型由资源型城市向综合型城市转变。
在总体规划上,我们将经济转型、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主体功能区划分融为一体,逐步把我区打造成为蒙东、辽西、冀北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中国绿色食品加工基地、环渤海能源供给基地、赤峰市工业集聚基地。
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我区逐年加大投入,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14亿元,实施了经济转型开发试验区、云杉路工业项目区、平庄工业项目区、五家工业项目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因地制宜、分工协作、协调发展的工业园区格局。同时,着手编制矿山废弃地、塌陷区、排土段、粉煤灰堆放场、地下水沉降等环境治理方案,启动了棚户区改造一期工程和沉陷区治理二期工程。
在调整产业结构和功能布局中,以现代农业为先导,大力推进菜、乳、肉、饲的规模化生产和设施农业、创意农业发展;以区内挖潜、区外拓展为主旨,促进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保持电力产业的支柱地位,壮大煤化工、精细化工、绿色食品加工和新材料、机械制造与建材产业;以提升综合服务功能为目标,大力培育新兴服务业。元宝山区外部功能被确定为重点开发区,内部按生态保护区、农畜产品供给区、工业集中区、城镇集中区四大功能区建设。将城镇周边、开发区规划控制区和公路铁路沿线农用地全部改为建设用地,确保工业用地发展预留。
在项目建设中,发挥企业投资主体作用,依靠国有大企业投资、外地资本进入和本区民营资本创业的三方面力量,支持国电、中电投等国有大企业策划和储备新项目。着眼于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围绕产业延伸和集群,引进优良企业和优势项目,扩大产业增量,盘活资产存量。重视和支持本区民营企业家创业,重点扶持具有良好潜质的中小企业加快发展,支持加强产业配套、自主品牌、新产品开发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壮大民营经济。政府投入逐步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和社会事业倾斜,公共工程项目逐步走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作模式,拉动更多的社会投资。(作者系赤峰市元宝山区区长张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