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群贤至,塞外煤城绽新颜。在伟大祖国六十华诞即将到来之际,9月19日至20日,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投资与技术促进处和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国际(元宝山)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在平庄成功举办。论坛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为指导,研究探索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模式,在更大范围内融智、融资、融商,大力推进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资源型城市资源产业与非资源产业、城市与矿区、农村与城镇、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9月19日,平庄城区主要街路上过街横幅迎风招展,怒放的花姹紫嫣红,装点一新的塞外煤电名城——平庄以靓丽的风姿迎接着远方的贵客。上午8时30分,首届国际(元宝山)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在宝山会议中心隆重开幕。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投资与技术促进处首席代表兼绿色产业专家委员会主任胡援东,国家科技部原副部长、绿色产业专家委员会高级顾问韩德乾,国家农业部原政策法规司司长、绿色产业专家委员会高级顾问郭书田,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投资与技术促进处绿色产业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高级经济师耿金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投资与技术促进处绿色产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高级经济师丁玉华,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徐京生,中国国际生态研究院执行院长朱瑀出席了论坛;
国家发改委东北振兴司资源型城市发展处处长陈怀海、自治区发改委东北振兴办主任刘文华、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主任郑德学、市农牧业局局长李自学出席了论坛。区委书记李廷玉、区政府区长张子明、区人大主任何映礼、区政协主席吕广信及其他区党政领导出席了论坛。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政策研究部副主任李华、项目经理徐成彬出席了论坛。
欧盟项目主管龙迪先生、澳大利亚工党地区常务副主席、澳洲联邦自由贸易机构荣誉秘书长穆帝文先生、澳大利亚国际商会首席执行官麦克·果先生等外宾参加了论坛。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市场部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冯宝珊女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产业部副主任、高级工程师黄承平女士,中国毛纺行业协会高级工程师吴砚文女士等协会领导及国内部分知名企业的代表参加了论坛。
区直部委办局、人民团体,镇街村、居委会及企事业单位负责人,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加了论坛。
区政府区长张子明在论坛开幕式上致欢迎辞。他首先代表区委、区人大、区政协、区政府,对各位专家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多年来关心支持元宝山区发展的各位领导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张子明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我区在突破传统产业局限、破解经济转型难题方面做了一些有益尝试,主要是以传统产业新型化、支柱产业多元化、新型产业特色化为目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多元、产业延伸、产业升级。这些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果,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义、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个基本要求、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最重要的是要用加快发展的办法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张子明说,当今世界举办论坛已成为国际社会寻求合作、谋划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成为国家和地区探讨前沿问题、破解发展难题的重要平台。这次论坛汇聚了众多高层领导和著名专家学者,为元宝山区“零”距离接触中国乃至世界可持续发展前沿搭建了高端平台,为我们引进和接收先进理念创造了难得的机会,为破解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难题提供了智力支持,恳请与会的专家和学者在论坛上发表真知灼见,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和推动元宝山区在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道路上迈出又好又快的步伐。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投资与技术促进处首席代表胡援东在论坛上致辞。 他在致辞中说,早在2000年6月,联合国工发组织中国投资与技术促进处就与元宝山区人民政府签署了共建内蒙古赤峰元宝山绿色产业示范区合作协议。九年来,元宝山区历届政府始终以发展绿色产业为主线,实施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和地企一体化的发展战略,促进了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2007年和2008年元宝山区连续两年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投资与技术促进处评为绿色产业示范区。举办这次论坛是元宝山区人民政府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重要举措,是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推动元宝山区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自2008年起,元宝山区着手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工作,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编制了《赤峰市元宝山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总体规划》。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投资与技术促进处绿色产业专家委员会组织专家对规划进行了评审。规划的实施,将使元宝山区在经济专型中尽快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产业和生态产业的发展。
国家科技部原副部长、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投资与技术促进处专家委员会高级顾问韩德乾在开幕式上发表了讲话。他在讲话中就元宝山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提出了六点建议:一是要确立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远大目标;二是要高度重视科技和人才;三是要切实建立自主创新的机制;四是要发展特色鲜明的产业;五是要实事求是地抓好产业难点和重点工作;六是要引导企业领导者具备战略眼光和创新思维。
论坛开幕式后,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的专家介绍了《赤峰市元宝山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总体规划》。国家农业部原政策法规司司长、专家委员会高级顾问郭书田做了题为《建设生态文明是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关键》的主题报告;欧盟项目主管龙迪介绍了德国萨尔州经济转型的经验;澳大利亚国际商会首席执行官麦克·果介绍了澳洲资源型城市向综合型城市转型的经验;中国机械加工业联合会市场发展部副主任冯宝珊作了题为《装备制造业现状与发展前景》的主题报告;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副总工程师徐京生作了题为《精细化工和新材料可上项目——赤峰元宝山区转型中的商机》的报告;中国国际生态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朱瑀作了题为《发展生态产业化是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战略定位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体系》的报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产业化部副主任黄承平作了题为《纺织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的报告。
国电集团内蒙古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内蒙古蒙东公司元宝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赤峰九联煤化有限公司、山东德州华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赤峰瑞阳化工有限公司、赤峰盛森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草原兴发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代表分别在论坛上做了主题演讲。
区委书记李廷玉在论坛结束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总结讲话。他在讲话中指出,这次论坛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安排紧凑,信息量大,开得很成功,达到了预期效果,是一次对元宝山区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与会专家围绕主题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就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化工、机械加工制造、食品加工、纺织工业和现代农业发展提出了新的理念和重要的指导意见,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和思路;企业家们交流了相关企业与行业发展的经验和做法,表达了进一步加强与元宝山区合作的意愿。这些理念、意见、要求和措施非常重要,增强了我们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信心与决心。李廷玉强调,本次论坛成果丰富,通过交流与沟通,我们达成了以下共识:一是增强了对加快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重要意义的认识;二是为元宝山区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三是对元宝山区的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重要建议。会后,我们要认真进行总结、梳理和消化,充分汲取与会领导、专家和企业家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加以提炼,用于指导我区的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希望各位专家和企业家与我们加强合作,充分发挥自身朋友众多、联系广泛的人缘优势,积极向外界宣传元宝山、推介元宝山,争取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来元宝山区投资兴业、共谋发展。
9月20日上午,出席论坛的专家和企业代表深入到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化基地和部分骨干企业,分组实地考察了我区煤电能源、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纺织产业和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情况。下午,专家们分组进行了座谈,为我区经济转型和产业发展“会诊把脉”,为推动我区产业多元、产业延伸、产业升级和发展替代接续新兴产业“点题支招”。
9月20日下午3时30分,首届论坛项目签约仪式在宝山会议中心西厅隆重举行。联合国工发组织和行业协会的领导与专家,区党政领导李廷玉、张子明、何映礼、吕广信、杨乐君出席了签约仪式。签约仪式上,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杨乐君分别与山东华贸生物、江苏九鼎、河北国秀化工、北京恒天、北京万方、云淞生物、杰翔复合肥、百通塑业等企业负责人签定了20万吨谷氨酸、200台套风机叶片、4万吨季戊四醇、5000吨地热管、200立升光学玻璃、36吨活性酶、10万吨复合肥、8000吨塑料管材生产项目的合作协议,华润制药公司总经理蔡占祥与浙大阳光签定了重组合作协议。
论坛期间,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农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内蒙古日报、赤峰日报和内蒙古新闻网、内蒙古电视台、赤峰电视台等上级主流新闻媒体分别派出记者,对本次论坛进行了采访报道。(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