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关要求,立足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我区已具有的产业优势,紧紧抓住国家出台促进内蒙古又好又快发展意见的重大机遇,不断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力度,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结出了累累硕果。截至目前,我区共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国家专利试点企业1家、自治区民营科技企业7家、自治区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自治区研发中心3家,还进入了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国家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试点等行列;五年来,我区各相关企业累计申请各项专利109项,荣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2项、赤峰市科技进步奖6项,共注册各类商标306个,荣获全国驰名商标2个、自治区著名商标3个,引进新技术新成果57项,实施国家、自治区各类科技项目47项。
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凯歌高唱步伐快
人勤春来早,更有早行者。在浓浓的节日氛围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赤峰瑞阳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年产4万吨的季戊四醇生产线已在高速运转,几百名工人操作设备、质检产品忙个不停;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赤峰恒泰特种钢铸造有限责任公司内,工人们操作冶炼炉,检测新产品,人车穿梭往来,一幅热火朝天的作业场景……
赤峰宏文机电有限责任公司每年用于技术创新及先进技术引进的资金达到30多万元,企业自主研发的煤矿用液压支架系列产品、矿用窄轨车辆连接插销、三环链、单环链均获得国家煤安标志“MA”认证,生产的圆支撑直接出口到日本,是日立建机株式会社挖掘机产品关键零部件制造商,与沈阳天安科技公司及其他科研院所合作设计液压支架等产品,在同行业中也赢得了较高的声誉;赤峰西拉沐沦(集团)投资有限公司是我区一家土生土长的大型民营企业,该公司投资700万元独家研发的似膏体充填技术成为全国煤炭行业第一家拥有此项技术的企业,该技术以凝石为胶结材料,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炉渣、白灰渣等固体废弃物为充填材料,对煤矿井下采空区进行回填,此项技术的运用,不仅使煤矿回采率提高30%,而且还使地下水源得到有效保护,治理出大量土地,实现了一举多赢;赤峰瑞阳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启东作为中国季戊四醇行业协会理事长,是季戊四醇行业产品标准制订者之一,掌握着国内外季戊四醇系列产品多项专利技术,该公司在与苏州科技大学建立了长期技术合作研发关系的同时,还建立了由多名博士后专家组成的研发中心,研发出的双季戊四醇、三季戊四醇等多项生产技术在世界上都处于领先水平;内蒙古大牧场食品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独家研发了蒙餐工业化技术,几年来,该公司利用此技术陆续向市场推出了八大系列100多种口味独特、制作精美的食品,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大牧场品牌也连续5年荣获“首府最满意品牌”;东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先后投入200多万元,成立了机电工程研究所、工程设计部,从事除尘技术创新工作,该公司研发的高压静电滤槽复合型卧式除尘器获得了国家五部委联合颁发的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位于五家工业项目集中区内的赤峰恒泰特种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电渣精炼离心复合耐磨锤具制造工艺,使耐磨锤具的耐磨性能提高了3至5倍,通过了科研成果鉴定,该技术属于国内创新技术,该公司因此被科技部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大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力度,努力提升工业企业的科技含量,以此开辟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目标的实现。2010年底,赤峰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开发试验区被自治区政府认定为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几年来,我区立足于开发试验区这个平台和载体,不断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的引进力度,先后引进了国电化肥、润邦结冷胶、伊品生物等高新技术企业,这些企业建成投产后,对于改变我区以能源为主的传统工业结构必将发挥重要作用。我区在不断加大开发试验区高新技术企业引进力度的同时,还积极支持我区现有的工业企业改造升级,提升现有工业企业的科技含量。据统计,目前我区53%的工业企业都建立了研发中心,34%的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有17家企业达到了具备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条件;形成了以元电、平煤、平庄热电、宝山能源为代表的能源产业,以伊品生物、瑞阳化工、华天制药、润邦生物为代表的生物化工产业,以国电化工为代表的煤化工产业,以宏文机电、华天机械、鸿宇涡轮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产业,以贺麒铜业、金诺铜业为代表的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以华益水泥、天鑫建材为代表的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以赤峰伊利乳业、大牧场、草原兴发、河套酒业、燕京宝山啤酒、康绿源为代表的食品加工产业,以羊绒纺织、木材加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此外,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过程中,我区尤为注重为企业创新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转化搭建平台,成功引进了三所国家大学科技园及中科院地球与地质物理研究所入驻赤峰市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开发试验区建立分园和科研机构;在相关部门的撮合下,赤峰金旭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城建新型建筑材料(赤峰)有限公司与北京化工大学科技园、赤峰中科四维玄武岩制品有限公司与中科院地球与地质物理研究所分别建立了合作关系,北京化工大学科技园自主创新的木塑复合材料、可再分解乳胶粉技术成果和中科院自主创新的玄武岩纤维提炼技术成果在开发试验区内实现了就地转化。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蒸蒸日上水平高
时令才到雨水,天气乍暖还寒。赤峰和润农业高新科技产业园区内却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嫩绿的蔬菜秧苗在高标准智能日光育秧温室里“快乐”成长,采用立体栽培技术种植的果蔬枝繁叶茂。据赤峰和润农业高新科技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广睿又介绍:赤峰和润农业高新科技产业园区内的温室利用电厂余热供暖,采用滴灌技术浇灌,保证了秧苗生长所需的温度和湿度,温室内一年四季如春,不仅全年可以生产各种果蔬,而且随时可以向农户供应优质秧苗。该公司于2008年被列为赤峰市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09年被批准为内蒙古自治区高科技农业园区,2010年被列入自治区设施园艺体系成员、被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定为现代农业科普示范基地,2011年,该公司所承建的产业园区被国家科技部列入内蒙古赤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园区之中。
我区把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当做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益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积极采取措施,不断加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力度,以此推动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由数量增长向数量、质量、效益兼顾的复合型转变。为了促进我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2011年我区利用赤峰和润农业高新科技产业开发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优势,通过积极争取内蒙古赤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落户我区,园区核心区规划建设总面积9770亩,计划总投资120731万元,主要建设新品种示范推广、成果转化展示、研发孵化培训、种苗繁育、冷藏保鲜加工、现代物流与物资服务六大功能区,目前,部分设施已经建成,年育苗能力达到2亿株,已引进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12项,自主研发科技成果10项,建成示范区15.5万亩,辐射带动蒙东及华北、东北100余万亩设施农业发展,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真正成为我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龙头。我区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在全区积极推广玉米膜下滴灌技术,以此提升我区农业的科技含量,实现节水、增收双重目的,截至2012年末,我区共推广玉米膜下滴灌7.5万亩,每亩大概增产320公斤,预计可增产2400万公斤,可为农民增收4800多万元。此外,为了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我区还支持和润公司组建了中国北方寒冷地区设施蔬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通过联盟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农业技术,以此提升我区现代农业的科技水平。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区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龙头,以设施农业技术、高效规模化畜禽清洁养殖技术、胚胎移植技术、农业节水技术、新型高效生物肥料、新型安全饲料等为补充的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已初步形成,并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
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从无到有入佳境
近年来,我区把发展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当做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不断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加速发展与新型工业化相配套、与城市化进程相协调、与城乡居民需求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以此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竞争力提升和结构优化。
2011年,我区成功引进了国内先进的IT产业公司——赤峰瑞宝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赤峰联智软件公司。赤峰瑞宝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利用研发团队多年的互联网电子商务开发运营经验,独家研发了“瑞宝通JAVA版B2B电子商务系统”,为B2B电子商务行业门户网站提供完善的技术支持,应用该技术的企业将大大提升电子商务的工作效率、节约企业成本,目前赤峰瑞宝通公司已与国内外几百家网站达成了技术支持或咨询协议;赤峰联智软件公司是我区引进的另一家高科技软件开发公司,公司自成立以来,开发了几百个智能软件,其中该公司开发的联智财会V1.0软件还获得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成为我区信息产业的一面旗帜。为了确保高新技术产业在发展服务业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我区还努力做好信息化与服务业发展融合工作,以此提升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目前,物联网、数字医疗、数字社区、电子金融等已在我区逐步推广应用,我区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渐入佳境”。此外,我区还通过有序引进国内知名商贸企业,有效整合了本地商贸资源,不断兴起的新型高端商业业态,大大提升了地区商贸服务的档次和水平,以此提升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和档次。我区引进的总投资6亿元、总建筑面积达3.2万平方米的食天下·百家宴(赤峰店)项目,建筑设计风格独特、餐饮文化理念先进成熟,建成后将成为蒙东地区最具影响力的餐饮文化和艺术集聚地。(专刊记者 鞠国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