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键字
聚焦生态文明建设
内蒙古大兴安岭:70年,“绿色王国”奏响森林变奏曲
聚焦生态文明建设  加入时间:2022-04-07

      图为内蒙古大兴安岭。杨树海摄

      林区湿地保护率达到52.74%;出版《大兴安岭植物志》填补中国山脉卷植物志的空白;开发储备国际国内标准林业碳汇项目9项……

      近日,内蒙古森工集团召开2022年度工作会议。历经70年,被誉为“绿色王国”的中国最大的集中连片国有林区,内蒙古大兴安岭俨然奏响一曲森林变奏曲,开启绿色发展进程。

      图为内蒙古大兴安岭停伐纪念碑。内蒙古森工集团供图

      不可复制是大兴安岭的“起手式”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地处高纬、高寒地带,生态功能区总面积10.67万平方公里,空气负氧离子浓度达到每立方厘米2万个。

      万千表里,决定了大兴安岭灵动又多样的面貌,不可复制。

      “这里是寒带植物的王国,野生动物的乐园。森林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保育土壤、碳汇制氧、净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林区木材生产时期有着“日产万米采伐能手”称号的伐木工王铁昌,抚摸着每一棵树满是疼爱,如今他已经成为森林营造林战线的行家里手。

      内蒙古大兴安岭从1952年开发建设,到2015年全面禁伐,长达半个世纪的林业大开发落幕,山林重归自然,伐木工变为护林人。

      停伐至今,内蒙古大兴安岭经过休养生息,森林资源年增长量达1200万立方米以上。目前,林区已有各类自然保护地60处,总面积225万公顷,占林区总面积的21%。

      这几天进入林区春季防火季,在基层从事了30多年林草工作的兴安盟森林草原防火站站长陈良忙得不可开交。他说,这几年大兴安岭最大的变化就是森林火灾减少了,野生动植物更多了,“熊出没”也不只是动画片里的故事。

      “高寒禁区”化身双碳经济的“压舱石”

      年平均气温-3.5℃,极端气温-50.2℃,被誉为“高寒禁区”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有完备的森林、草原、湿地三大自然生态系统、特殊的生态保护功能和多种伴生资源,成为国家重点的纳碳贮碳基地。

      提及双碳经济,满归森工公司北岸林场的工队长周义哲很是兴奋,“内蒙古大兴安岭可开发的碳汇林面积260万公顷,理论周期内年均减排量7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内蒙古森工集团总经理闫宏光介绍,2021年,内蒙古大兴安岭开发储备国际国内标准林业碳汇项目9项,正在开发碳汇项目8个。“挂牌销售VCS碳汇产品8笔,交易金额1465万元,累计成交2100万元。”

      目前,内蒙古大兴安岭乔木中幼龄林面积占总面积的76.48%,蓄积占总蓄积的71.73%,每公顷蓄积114.49立方米,与世界林业发达国家相比,具有较大增长空间。

      闫宏光表示,2022年,内蒙古大兴安岭将争取国家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试点,打造中国最大的国有林碳汇储备基地和碳汇项目储备区。开展CCER造林和森林经营碳汇项目储备,完成5个VCS项目开发,碳汇产品销售收入确保完成2500万元,力争完成3500万元。

      图为驯鹿“混血宝宝”。内蒙古森工集团供图

      原始森林里出生的“混血宝宝”

      茫茫林海深处传来一阵清脆的鹿铃声,根河森工公司约安里林场的饲养员李海林从粮食帐篷内背起一袋豆饼向“散步”回来的驯鹿走去。

      驯鹿主要生活在芬兰、挪威等北欧国家,而在中国,驯鹿生活在大兴安岭北部林区,由中国最后的使鹿部落--敖鲁古雅鄂温克族饲养。

      近年来,由于近亲繁殖,驯鹿面临种群退化的问题。2017年起,内蒙古大兴安岭连续4年从荷兰引进244头驯鹿。

      李海林向记者介绍:“在驯鹿养殖基地,有7名饲养员负责看护喂养驯鹿、监测驯鹿数量、促进驯鹿繁育,还配备了2名敖鲁古雅鄂温克族饲养员提供技术指导。”

      如今,这些“外国来宾”已经完全适应了大兴安岭的自然环境,并多次与敖鲁古雅驯鹿生下“混血宝宝”。

      目前,根河森工公司引进国内外先进科学养殖、繁育方法,进一步提升驯鹿种群饲养繁育水平,加快推进中国最大驯鹿繁育中心建设,并建立以驯鹿为主要物种的动物医院。

      与林为伴,只此青绿。内蒙古大兴安岭正在以一种原始却蓬勃的力量重生。(记者张玮)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cerved 赤峰市元宝山新闻网 版权所有 蒙ICP备12002588
蒙网警150403000058号  网站维护:赤峰市峰之泰商贸有限公司 电话:0476-588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