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一支“快速响应队伍”?如何在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中做好科学、精准?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中创造出无限可能?根据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和街道社区人群特征,西露天街道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出一条搭建“乐高式”防疫体系,在疫情防控队伍力量的“搭”“拼”“接”中,实现精准防控疫情的有效抗疫模式,一旦有突发情况,可以第一时间激活社区治理的“神经末梢”,使街道整体疫情防控各个环节精密衔接,数据排查、人员转运、小区封控、网格筛查,经受得住紧急情况的冲击。
“乐高式”人员配置的“搭”。这不仅体现在网格的严密搭建上,更体现在体系内部每一位人员的灵活百搭上——由街道领导班子成员为组长,卫生中心医护人员、派出所民警、机关干部、居民区干部、各类志愿者、物业及第三方人员等力量组成“六边形”的防疫工作小组,实现“1+6”的高效运转模式。在党建引领下,每位人员都像一块“乐高积木”,迅速搭起“抗疫堡垒”。在这样的架构中,通过专业化、系统化的多场培训,每一位人员都成为了“多面手”。从检测前期的名单梳理、采样台安排、口径宣传,到现场辅助扫码、维持秩序、协助上门检测,细致到“大白”的穿脱顺序、医疗转运及代买菜等等,安排机关、社区干部随时待命,一旦人手短缺,随时可以补替,确保不因紧急情况而陷入体系瘫痪,实现有序运作。
“拼”出重点人员精准图。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街道充分发挥楼栋长、单元长、网格员作用开展排查,精准掌握外来人员情况,按照疫情防控要求落实相应防控措施,充分发挥哨点作用开展排查,将辖区人员划分为常住人员、外来人员、特殊人员三类,推行精准化分类管理,防止疫情扩散。一是利用疫情防控网格,全面核实人员户籍住址、流动情况、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精准采集每户居民是否有外来人员等信息。对三类人员进行分类动态管理、分级监测预警,形成地毯式“铺网”。二是对于有疫区旅居史全部归入特殊人员类,严格执行“五包一”制度,安排专人严格实行集中隔离或居家隔离,观察期满后视情况处理,切实阻断疫情传播,严防外部输入。
防疫模块“接”续运转。管住四个重点环节。一是管住“事”,统筹协调。做好居家隔离观察人员的服务保障工作,帮其采购生活必需品,确保日常生活不受影响。通过微信公众号、朋友圈、网格群,采取小喇叭、流动宣传员、电子屏等方式强力宣传防疫知识、政府公告等内容。二是管住“地”,精准防控。制订应急处置预案和应急响应图开展应急演练,加强重点行业防控力度,对辖区商超、旅社、酒店、养老院等重点行业实行网格化管控。三是管住“物”,保障有力。在按照上级申请和自行采购的双管齐下准备物资,在各社区已储备了一轮次全员核酸物资,并街道留有周转物资以防不时之需,做好“疫情防控启点问题”。四是管住“训”,增强能力。街道通过强化对工作人员疫情防控知识的培训,真正培训好采样现场的组织引导、避免人群聚集、严格落实采样点感染防控、消杀等各项工作要求。培训运用“倍增效应”,由街道疫情防控指导员对街道工作人员和社区骨干进行讲解,再由街道工作人员和社区骨干对社区防疫人员进行培训的方式,扩大疫情防控的政策宣传面,提升知晓度和影响力。
在这样一种“乐高式”的防控体系中,“搭”“拼”“接”的工作理念让西露天街道全力做好统筹推进社区疫情防控和提升基层治理能力这道抗疫“必答题”,一块块“积木”在搭建中通力合作、守望相助、环环相扣。
西露天街道 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