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出家门、融入社会,是残疾人群体的朴素愿望。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元宝山区残联坚持靶向思维,定向施策,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着力解决残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残疾人士就业创业“筑巢搭桥”。
伴随着缝纫机卡嗒卡嗒的声音,赤峰格尔雅羊绒制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如火如荼地忙碌着。见到王志丽时,她正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进行衣服缝合,手法十分娴熟。王志丽曾因烧伤造成了肢体残疾,看到企业招聘残疾人后,她慕名而来,在这里一干就是八九年。作为一名格尔雅的老员工,这里如同她的第二个家。王志丽说:“我在这工作的很顺心,我们在厂子的工资待遇和正常人是一样的,在这里我们有食堂,有健身器材,各项福利都挺好的。我在格尔雅挺开心的,家里也挺放心的。”
2013年,格尔雅成为了区级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公司根据残疾人肢残情况,为他们量身定制安排岗位,每年安置残疾人就业人数都在25人以上。今年,企业还在区残联的帮助下,申请了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专项资金,用以建设残疾职工康复活动中心。目前,康复活动中心已经正式投入使用,极大地丰富了残疾职工的业余生活,提升了他们的幸福感。
赤峰格尔雅羊绒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海成介绍说:“多年以来,格尔雅在自我发展的同时,也广泛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特别是元宝山区残联,每年多次深入到我们企业,帮助招聘残疾人入职,并给予残疾人就业创业专项补贴资金等多项惠残政策。这些资金,企业也完全用于残疾职工的岗位安置、社会保险、丰富残疾人业余文化生活等,让我们残疾职工生产生活有更好的保障。下一步,我们公司将会吸纳更多的残疾人士就业,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各项福利待遇,更努力地做好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各项工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今年,元宝山区已有6家企业实现稳定安置残疾人240余人,5家企业超比例安置残疾人30余人,实现按比例安置残疾人460人以上,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90多人。下一步,元宝山区残联将进一步全方位织密织牢“弱有所扶”安全网,积极贯彻落实惠残政策,帮助残疾人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提高他们社会适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解决困难的能力,实现自身价值,成就美好幸福生活。
记者/张靖瑜 李鑫
编辑/张力凡
审核/褚琦
总审/陶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