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键字
宝山扶贫故事
杨国育:贫困群众的贴心人 脱贫致富的引路人
宝山扶贫故事  加入时间:2020-07-23

在风水沟镇哈拉木头村,有这么一位小伙子被村民津津乐道。他就是风水沟镇财政所所长、哈拉木头村驻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长——杨国育。

深夜,哈拉木头村村委会的办公室里还亮着灯,杨国育还在总结当天的驻村工作,计划明天的事项,这样的忙碌持续了两年多。他以村为家,把村民当亲人,扑身农村,以“明村情、解民忧、凝民心、促发展”为工作思路,面对沉甸甸的脱贫攻坚任务,付心血、潵汗水,主动担当,赢得了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做贫困群众的贴心人

使命在肩,征程在望,哈拉木头村的550户2281人是杨国育驻村以来一直的牵挂,特别是5户正常脱贫户和3户边缘户。自从2018年驻村以来,他主动融入角色,挨家挨户走访,农户家中、田间地头到处都有他的足迹,到处都有他嘘寒问暖的话语,他很快掌握了村的基本情况和村民的所思、所想、所盼。

驻村以来,杨国育热心帮助正常脱贫户充分利用区就业局和扶贫办的就业扶贫政策,安置村保洁员公益性岗位就业,每户每月增加收入830元或400元;他同帮扶单位一起协调平煤医院到村为村民和贫困户进行免费体检,防止贫困户家庭成员得重病,加重家庭负担,做到提早预防;为5户建档立卡户积极落实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一村民小女儿因智力问题10岁仍未上学,他协调区教育局,邀请风水沟镇中心校老师每周送教一次,并免费送去教科书和文具。杨国育一直将村民当成自己家人,只要有困难来找他,他就尽力去帮,长时间以来,村民有什么事也愿意和他说,愿意征求他的意见,他成为贫困群众的贴心人。

做脱贫致富的引路人

“杨书记,别人都能靠自己双手致富,我觉得我也可以,你帮忙出点主意,我干点啥?”村里正常脱贫户毕某找到杨国育为其致富出谋划策。毕某2017年因慢性病肝硬化被评为贫困户。自从被评为贫困户后,毕某一直感到脸上无光,很没面子,在杨国育的帮助下,他积极参加了区、镇举办的就业技能培训,通过培训,毕某受益匪浅,开阔了视野,最终萌生了养牛的想法。她暗下决心,立志发家致富,摆脱贫困,走出困境。在杨国育的帮助下,她申请扶贫小额信用贷款3万元,东奔西走、走亲访友又借来了15万元启动资金,建起了能养40头牛的350平方米牛棚,还在家里空地围起来600多平方米的露天牛圈,养牛产业蒸蒸日上,截至目前,毕某家从一开始的8头牛发展到现在的15头,真正实现了靠自己双手脱贫致富。

做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谋划人

哈拉木头村虽然是非贫困村,但是却并不富裕。壮大村集体经济一直以来是杨国育和村“两委”班子心头上的首要问题。哈拉木头村最大的资源优势就是村里有2000多亩集体承包地,但是很多承包土地都由村民种植,甚至有的还没有承包合同,近几年来,承包费迟迟收不上来,严重影响村集体收入。杨国育和村“两委”下定决心对历年种植村承包土地并未交承包费的进行一次全面清理,截至目前,回收并再发包土地600余亩,尚有500余亩土地承包费未收回,即将走法律程序进行追缴。他和村“两委”还谋划在收回的村集体土地上新建蔬菜大棚60余栋,带动全村人员致富奔康。在民生项目方面,2019年杨国育积极沟通区发改局为村主路安装路灯137盏,解决了村民晚上出行难问题。

几年来,杨国育为驻村工作写下了饱满而精彩的一笔,如今的哈拉木头村是一片祥和、安康的农村新景象。秉着让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这个信念,杨国育一如既往为村探索着,谋划着,带领哈拉木头村勤劳善良的父老乡亲,坚定不移地继续走在逐梦小康征程。(元宝山区委宣传部供稿)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cerved 赤峰市元宝山新闻网 版权所有 蒙ICP备12002588
蒙网警150403000058号  网站维护:赤峰市峰之泰商贸有限公司 电话:0476-588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