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组织安排自己来了,就要发挥驻村干部的作用,踏踏实实地蹲下身子,真正为老百姓做实事。”2017年5月开始,按照组织的安排,赤峰市元宝山区就业局办公室主任张宝军到元宝山镇玉皇村任第一书记,2018年4月,兼任玉皇村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队长。驻村三年来,他走遍了玉皇村家家户户、田间地头,静心想事,耐心某事,细心干事,认真履行着驻村干部工作职责,靠着踏实肯干的拼劲,他成为了村民心中真正的好干部、好书记。
勤走访深调研 理清发展思路
从区直机关到一个完全陌生的村里开展工作,面对玉皇村自然资源匮乏,缺乏经济收入增长点的情况,张宝军面对的困难千头万绪,难以着手。为了尽快熟悉村情民意,他起早贪黑,到贫困户家中了解致贫原因;到村民组长、老党员、退休支部书记、支部委员、致富能手家中,征询他们对玉皇村脱贫致富的意见和建议。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他摸情了玉皇村的社情和民意,也理清了“提升职业素质,促进转移就业,增加劳务收入”工作思路。
激活“造血”功能 实现稳定脱贫
张宝军联系赤峰市资源型城市城市转型开发试验区内的内蒙古伊品生物、九联煤化、大地云天、润邦生物等企业以及锡盟1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到村里,召开了专场劳务交流会,现场达成劳务协议40余人,把招聘会开到村民家门口,架起了贫困户与用工单位之间的桥梁。但是,通过交流会张宝军也发现了一些实际问题,那就是就业和招工“两难”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企业急需技能型人才,但村里的剩余劳动力职业素质偏低,没有技能资格证书,不符合企业的用工条件,很多村民找不到合适的岗位。于是,张宝军与村两委班子决定针对村里的剩余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协调相关部门组织月嫂、育婴师、电焊工等实用性技能培训,实现了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打通了玉皇村村民的就业创业之路,有效增加了玉皇村民的劳务经济收入。
真扶贫扶真贫 帮助村民度难关
“贫困户宋建利肢体残疾,仅剩的一只左手还手指缺失,妻子刘淑贤患直肠癌,家庭极度困难;李显海患股骨头坏死多年,还有一位80多岁的老母亲需要赡养,家庭几乎没有什么收入来源;陈宝存妻子王淑云突发心脏二尖瓣动脉撕裂,在北京阜外医院和赤峰市医院诊疗花费60余万元,女儿正上大学,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被这场突如其来的大病拖垮;刘国艳、刘子合因患有精神疾病,二人妻子离婚或离家出走,带着子女不知所踪,50多岁的人,家徒四壁,无人照顾......”玉皇村每户贫困户的情况张宝军都了如指掌,也都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如何帮助他们增加收入来源,摆脱贫困,成了张书记的心病和头等大事。张宝军马不停蹄奔走镇政府、扶贫办、区残联、民政局、卫健委、就业局等相关单位,多方协调,积极争取扶贫政策扶持。根据每一户的具体实际,张宝军都精心制定帮扶措施。
宋建利虽然身体残疾,可却有着一股吃苦耐劳不服输的创业精神。张宝军协助他创办了建利水果蔬菜副食门市,并积极协调区扶贫办和元宝山邮政储蓄银行落实扶贫贷款2万元。新冠疫情期间,为了解决宋建利进货难的问题,张宝军和村里商量由供货商将货物送到防疫卡口,再转运到宋建利蔬菜门市,让他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损失。现在,宋建利的蔬菜水果门市每月都有2000元到3000元的收入,家庭生活蒸蒸日上;帮助贫困户陈宝存协调医保局、中医院等部门办理住院、报销手续,面对面的讲解健康扶贫政策,目前,陈宝存妻子王淑云身体正在逐渐康复,一个大厦将倾的家庭正在恢复希望;针对贫困户刘国艳房屋不安全的情况,积极协调区住建局进行了危房认定,进行危房改造;带领刘子合、刘国艳到赤峰安定医院进行了精神残疾认定,向区民政局申报了农村低保,每人每月可享受农村低保金279.08元,并享受每月200元残疾人补贴;结合区就业部门行业扶贫,为宋建利、李显海、刘子合、刘国艳、陈宝存5人开发了玉皇村社区保洁公益性岗位,每月工资收入968元。通过张宝军不辞劳苦地奔波和努力,玉皇村5户贫困户都得到了精准帮扶,看着自己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贫困群众的脸上露出的喜悦笑容。
不忘初心深帮扶,真抓实干暖民心。张宝军身在第一书记岗位,心系玉皇村群众,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实干的工作赢得了老百姓的口碑。(谢绿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