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键字
俭以养德
珍惜粮食 向“拾稻”老人致敬!
俭以养德  加入时间:2015-10-09 11:14:17

    时值秋收季节,记者假日回乡走亲戚,发现一件令人非常感动的事情。一位年近八旬的老太太正忙着拾捡散落在到田里的谷穗,一打听老人并不缺衣少食,是背着儿子媳妇出门的。她说:“现在机器收割稻谷掉得多,一粒粮食从种到收,农民不知要留多少汗,白白地丢在地里很可惜,一季下来就可以捡300多斤。” “拾稻”老人的行动和话语令晚辈深受教育。让我们向“拾稻”老人致敬!珍惜粮食,拒绝浪费!

 

    此刻,难免让我要回忆起小时候的情形。那时候家里兄弟姐妹多,粮食不够吃,很多时候父母亲都是靠做“南瓜饭”和“红苕汤”让孩子们填饱肚子。那个年代,不少娃娃求学,一个盐鸭蛋可以吃一周,一袋干鱼可以吃半个月。卤豆腐,腌菜辣椒面,萝卜白菜汤是学子们的最佳菜谱。逢年过节,孩子们能吃上麻花、饼干都成为一种奢望。

 

    这些年来,党的改革开放政策让农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富裕起来的农民家家粮食满仓,城乡居民吃饭确实不成问题了。然而,就在我们身边铺张浪费的陋习随处可见,上千元一桌的“婚宴”剩菜一般无人打包,各类学校学生剩饭现象屡见不鲜。看看,餐馆里有多少剩下的饭菜被白白的浪费掉。看看,学校食堂多少热乎乎的馒头包子被学生扔进了垃圾桶。

 

    其实,你正在浪费的,正是不少人所需的。据专家估算,我国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食物约合2000亿元,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据统计,虽然目前全球饥饿人口与10年前相比减少了1亿人,63个国家已将其营养不足人口减少了一半,但仍有8亿多人缺乏充足的食物。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去年“世界粮食日”的致辞中指出,要牢固树立“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观念。自觉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节约每一粒粮食,抵制和反对浪费粮食的行为,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倡议大家用餐要文明,将“光盘”行动进行到底。

 

在物质丰厚的今天,当代人或许没有必要像“闹饥荒”年代的人们那样处处“吃紧”。但是,勤俭持家,精打细算,珍惜粮食,拒绝浪费的好传统是值得传承和发扬的。让我们再一次向稻老人致敬!牢记: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责任编辑 李艳波]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cerved 赤峰市元宝山新闻网 版权所有 蒙ICP备20002781号
蒙网警150403000058号  网站维护:赤峰市峰之泰商贸有限公司 电话:0476-588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