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键字
区第八次党代会专题
西露天街道打造“六个家园”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区第八次党代会专题  加入时间:2016-10-11 11:14:40

年初以来,西露天街道以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为根本任务,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创新思路、创造特色、创建平台,不断推进“六个家园”创建工作,收效显著,广受群众好评。

全民参与,创建社区“文化家园”

该街道以创城为契机,以提升社区品味为目标,以文化信息中心为平台,开展了文明礼仪、健康知识、科普知识宣传培训活动90余次;开办了书法、国画、评剧等7个传统文化兴趣班 ;开展了道德模范评选活动6次,评选出在“仁义礼信孝”等方面的模范典型55位。发动居民自发成立了42支文体协会组织,选配了86名文体指导员到协会发挥作用,广泛组织居民参加街内外文体活动,每年参与者超过了2000人次。“讲文明、家和睦、互帮助”已成为了西露天街道各社区的主旋律。

整合资源,创建社区“健康家园”

该街道以提高居民身心健康为宗旨,整合各类医疗健康服务资源,搭建了“健康教育、健康服务、健康活动”三个平台,开展了卫生服务、康复服务100余次。年初启动了“健康进社区工程”,长期开展心理疏导、健康监测服务,受益居民达2000余人。

群策群力,创建社区“爱心家园”

该街道以为民排忧解困为目标,以救助中心为依托,组织驻街企业、帮扶单位、社会爱心人士等力量,组成了关爱互助网格14个,现已开展助贫、助残、助老、助幼等各类帮扶救助活动380余次,受救助人数达1400余人。为加强对社区失业人群的定向服务,街道组建了“再就业培训基地”两处、“巧娘工作室”一间,专门针对失业人员开展再就业培训,已有1200余人享受到培训服务。

突出民愿,创建社区“温馨家园”

该街道以党建为统领,以服务居民为落脚点,严格推进社区服务向为民服务第一线倾斜,在社区建设了集“社区服务中心”、“社会救助中心”、“文化信息中心”和“人口文化园”于一体的“三心一园”服务体系。借助社区便民服务大厅、日间照料中心、棋牌室、健身室、阅览室、文化活动室、党建工作室、文化广场等72个场所的阵地作用,重点做好养老助老、青少年教育、邻里互助活动等弘扬传统文化、传播核心价值观的工作,形成了“社区依靠群众,群众依赖社区”的温馨格局。

多方联动,创建社区“平安家园”

该街道以“单元网格”为基础单位,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着力健全和完善社区安全防范机制、社区公共安全应急机制和居民利益维护保障机制。成立了矛盾纠纷调查队伍5支,设置了社区安全员60名。广泛开展了“平安社区创建”系列活动25场,开展了安全培训12次。通过联合派出所、司法所等有关部门,开展了矛盾纠纷排查处理170余次,调解成功率达100%,通过多方共同努力,辖区内逐步形成了“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多方联动、及时解决”的平安工作机制,确保了社区秩序井然,居民安居乐业,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

共驻共建,创建社区“和谐家园”

通过联合党工委的合力影响,该街道主持推行了“共驻共建联系卡”制度,为300户困难居民发放了联系卡。组织动员辖区在职党员,结合自身特长和居民需求,广泛开展了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活动内容涵盖爱心助老、扶贫救困、“一带一过好日子”等,100余名在职党员先后帮助了600户居民,获得了广泛好评。为扩大和谐家园建设队伍,街道在居民中组建了文体志愿服务队、法律志愿服务队、青年志愿服务队、医疗志愿服务队、敬老志愿服务队等37支志愿服务队伍,吸纳了1200名志愿者实名注册,助力社区更好为民服务的同时,在辖区内掀起了志愿服务风尚,其中560名空巢老人的养老难问题得到了大力解决。近期,街道创新推出了“三大工程”,即“综合培训工程”、“人口素质提升工程”、“志愿文化推广工程”。“三大工程”的有序开展,进一步完善了街、居服务管理机制,使“街、民一家亲”=的氛围更加浓厚,提升了地区民众幸福指数,助推了和谐家园创建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丛日昕)

                                                                      [责任编辑  邢丽丽]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cerved 赤峰市元宝山新闻网 版权所有 蒙ICP备20002781号
蒙网警150403000058号  网站维护:赤峰市峰之泰商贸有限公司 电话:0476-588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