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沟镇党委书记陈秀军:积极转变发展思路 有效调整产业结构 走现代农牧业发展之路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着力加快现代农业建设。风水沟镇将按照这一目标,以落实农牧业“3661”工程为抓手,坚定不移转方式、调结构、强基础,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牧业发展之路。具体思路上,继续坚定发展方向,围绕“葡萄、肉羊、生猪”三大主导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建设“四大农牧业产业化园区”、三大基地,力争把风水沟镇打造成为我区重要的农畜产品和果类产品生产基地以及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大力调整种植结构,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发展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继续推动大北海村工厂化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项目,延长设施农业产业链,增加葡萄产品的产业附加值,同时争取与外地企业进行花卉、苗木种植合作。继续以建成的四个农牧业产业化园区为依托,支持肉羊、生猪产业的发展,重点支持温氏集团16万口种猪场建设。同时做好各行政村的规划建设,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继续加快农民致富步伐。
加快发展农业观光生态旅游业。积极推动赤峰绿蕴苗业有限公司高端苗木定植工作,打造风水沟镇新的绿色经济风景线。充分利用辽代高州遗址,深入挖掘旅游资源,以葡萄文化节为载体,扩大宣传,大力发展集采摘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各种旅游资源相融合的农业观光生态旅游业。积极与农业园区相结合,发展观光农业、旅游农业和乡村旅游。
元宝山镇党委书记周占利:强力推动农业现代化 增强“三农”发展活力
围绕区政府工作报告“着力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要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和发展农业,以‘3661’工程为引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中高档农畜产品供给,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动一产接二连三,实现农牧业与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要求,元宝山镇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增绿增质增效为目标,依靠现有农业资源,坚持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坚持山水林田路统筹推进,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引进培育龙头企业,打造产业、培育品牌,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一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强与温氏集团、和润农业、正邦集团等企业合作,不断扩大农业以“公司+农户”的模式,推动全镇“果蔬、种苗、肉乳、粮饲”产业快速发展。2017年计划再发展40栋温氏、正邦生猪养殖一体化猪舍,全镇达到80栋,年出栏能力达到16万头。加大支持力度,积极争取资金和项目倾斜,推动和润农业提高培育能力,年产种苗达到3.2亿株。依托和润农业发展设施农业,计划在建昌营村发展设施农业1200亩。不断扩大农业产业化基地规模,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营,扶持本地蒙联肉驴加工、和馨园等农业企业发展壮大。
二是充分利用上级政府政策红利。认真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充分利用“三到村、三到户”项目政策资金,在塔卜乌苏村、松木头沟村发展肉驴养殖产业。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合作经营等模式,力争全镇土地流转率达50%以上,确保农民增收,土地增效,产业发展。
三是启动实施“3661”工程。加快土地流转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覆盖率、优质农副产品就地加工转化率,在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同时,新增设施农业2200亩,发展高效丰产经济林2000亩,新增优质肉牛、肉羊、生猪养殖项目30项,年可增加肉牛、肉羊出栏10万头(只),优质生猪出栏20万头。
四是充分借助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围绕发展创意、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的思路,打造全景元宝山、推动全域旅游。加大和润农业嘉年华、刘家店七彩田园、沃土河畔生态农庄、建昌营西山水泉沟、长胜月亮山和青草沟等景点宣传开发力度,强化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实施“旅游+”战略,推动旅游与现代农业、餐饮业有机结合,努力打造观光、休闲、度假的特色小镇。
美丽河镇党委书记许文刚:探索农村发展新路径 加快推进特色农业进程
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和发展农业,以‘3661’工程为引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中高档农畜产品供给,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动一产接二连三,实现农牧业与二产三产融合发展。”美丽河镇将认真贯彻落实“两会”精神,坚持把“探索农村发展新路径,加快推进特色农业进程”作为农业发展的主要课题,逐步加以解决。
一是全力推进“3661”工程。“3661”工程是市委、市政府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要以市场为导向,坚持规模效益和供给质量并重,从现有种养园区基础设施改善和种养结构调整入手,落实《关于加快推进农牧业“3661”工程的实施意见》,继续推动全镇农业产业化提档升级。
二是强化农业生产基础。继续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抓好高标准农田、中低产田改造、节水灌溉等农业项目,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全面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和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投资83万元实施四家村西山棚区供水管路改造项目,投资130万元实施后美丽河村小太平地土地治理项目,治理面积1000亩。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科学技术,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力度。严格实施耕地保护制度,坚守土地红线。
三是扩大种植养殖基地规模。把增加绿色优质农畜产品供给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抓好种植养殖基地建设,推进农牧业产业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发展。投资1300万元实施四家村500亩设施农业园区项目,投资1000万元实施公格营子村惠青园农业合作社设施农业园区项目。强化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引进北京尚地农业公司,发展后美丽河村、四家村订单西红柿项目400亩。投资150万元实施前美丽河村聚源生态养殖场项目。投资400万元实施新安屯村温氏家庭养猪场项目。高标准规划建设四家、新安屯绿色循环产业示范园2处。
四是推进涉农改革创新。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引导农业大户搞规模特色种植,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和农民收入。积极培育扶持农业合作社和专业大户,强化技能培训,加强规范管理,确保其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惠农补贴政策,提高农民政策性收入。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牧业等新业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投资10亿元实施前美丽河村高档养老、休闲保健项目;高起点编制投资1.3亿元的后美丽河村乡村休闲文化旅游项目规划,逐步打造镇域“一日游”旅游线路。
平庄镇党委书记张伟学:集中力量 重点投入 强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区政府报告提出,要着力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作为元宝山区农业大镇,平庄镇将以区“两会”精神为指导,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按照现代农业标准,围绕市场需求,加强重要农产品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种植、养殖结构,提高市场供应能力,逐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产业进程。
在“粮”产业上,继续做好膜下滴灌等工程,提高耕地利用率,确保粮食安全,适度缩小玉米种植面积,加快发展附加值较高的花经济、菜经济、果经济。
在“菜”产业上,做好市场预期和评估,突出发展反季节蔬菜、大地蔬菜,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思路,进一步做大做强蔬菜产业,满足本地市场需求和外部市场销售。改造马架子400余个老旧温室大棚;实施马架子100个食用菌大棚、孤山子村设施农业园区300个标准化温室大棚和什二脑种植园区青贮窖、冷库等建设。
在“果”产业上,充分发挥前进、新景、什二脑等村的设施农业园区带动作用,以火龙果、葡萄、油桃、蓝莓、樱桃、苹果、西瓜为主的特色水果推动绿色农业上新水平。
在“乳”产业上,科学研判市场需求,着重发挥山嘴子牧场园区示范带动作用,推广标准化牧场园区,稳定乳产业规模,保护奶农养殖积极性。
在“肉”产业上,大力推进生猪、肉牛、肉羊等养殖小区建设,改变过去养殖零、全、散,档次不齐、规模化优势不明显的弊端,在抓好园区饲养的同时,探索“公司+园区+农户”发展格局,推动养殖业标准化、规模化。实施正邦集团投资1亿元、年出栏15万口的山嘴子生猪养殖小区一期工程,加快山嘴子温和养殖小区二期、马架子生猪养殖小区项目建设,争取马蹄营子、五支箭、北七家、青山、岭上等村生猪养殖小区建设项目尽快立项实施,全年生猪出栏规模达到16万口。
在“花”产业上,推进捷怡凯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花卉产业园区建设,流转太平地、北七家、岭上、大三家、山嘴子、孤山子、水源7个村土地2.1万亩,启动色素提纯、旅游观光及特色小镇配套项目建设;实施花神花卉种子公司投资1000万元的马蹄营子花卉种子培育,打开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外市场。
在发展上述各产业的同时,平庄镇将注重发挥龙头企业和新型合作组织的带动作用,积极稳妥地推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提高产业化的带动和组织化的程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带动社会资本更多进入农业领域,加速农村土地流转,促进现代农业获得突破性进展。
五家镇镇长刘庆利:构建农业产业体系 提高现代农业竞争力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着力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大力发展集采摘观光、休闲娱乐、农事体验为一体的生态观光休闲农业,全面开启“农业+”发展模式。五家镇将认真贯彻落实“两会”精神,结合镇里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实际,进一步明确今后工作的核心和重点,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全镇现代农业工作平稳健康发展。
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短板。在实现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同时,以改革创新作为根本动力,着力提高处于主体地位的农民的整体素质,实现“富民”与“强民”的有机统一。可以说,推进农业现代化,是保障农民增收,实现可持续发展并最终实现精准脱贫的关键举措。
积极调解产业结构,努力形成镇有主导产业、村有强项经济、民有致富渠道的产业发展局面。农业产业结构是国民经济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今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五家镇不仅要立足于解决当前农产品销售和农民增收的难题,而且要立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不仅要着眼于农业和农村自身发展,而且要考虑到整个镇域的协调发展。
促进电商进农村,推动建设农畜产品可追溯体系。在保证粮食产量的同时,充分发挥五家镇设施农业集中连片的优势,整合各类资源,利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农业中,探索智慧农业的发展模式,通过建设农畜产品可追溯体系、电商平台和蔬菜冷藏保鲜库,严把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关,拓展农产品的销售市场,增加农民收益。
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休闲农业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结合五家镇目前的农牧业发展水平和独特的地缘优势,未来将打造集休闲、观光、采摘为一体的生态体验走廊式的农业生产基地,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致富于农民。
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离不开农业保险有力保障。农业保险需要打开视野、扩展胸襟,站在全面服务于农业现代化建设全过程的高度,从全局的、战略的、宏观的角度,着眼于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五家镇农业保险还存在保障水平和覆盖率较低、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缺失、政策扶持力度不足以及法规体系尚不健全等问题。要进一步发挥农业保险对农业现代化的促进作用,就要不断地调整、完善、优化农业保险制度和存在的各种问题。
总之,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全镇农民的整体收入,就要以设施农业为抓手,开展产业精准扶贫,不光受民以鱼,还要受民以渔,确保全镇现代设施农业向“高产”、“优质”、“生态”、“安全”的方向发展。
小五家乡党委书记王秋野:以生态建设为中心 构筑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
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扎实抓好发展、稳定两大任务,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信息化和绿色化“五化”进程。小五家乡将深入贯彻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以生态建设为中心,以产业富民为目标,以休闲旅游为主线,全力推进“1331”工程,即一个支撑(生态建设)、3个万亩基地(万亩林果基地、万亩设施农业、林业基地、万亩杂粮基地)、3个特色小镇(大营子村辽文化特色小镇、老西营子、新井子村回族风情特色文化小镇、小五家村水木原采摘休闲养老特色小镇)、1个全域旅游区(以青上线为轴,静安寺、清真寺、万泰永为点,穿点为线,旋转覆盖全域24个景点),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开创小五家乡经济社会新局面。
一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构筑农业发展屏障。以赤峰市50公里生态圈建设为契机,推进山水林田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加强青上线两侧和塔山周围等重点区域绿化,2017年新增绿化面积1500亩。
二是立足资源优势,完成林果产业链增值。在乡域内规划连片林果园区,扩大种植面积,丰富果品种类,发展坚果种植,改良嫁接美国大杏仁,逐步推广黑枸杞种植,完善配套设施,规划建设谢家营子村二期果蔬保鲜库及果品加工企业,提升综合经济效益。
三是科技驱动,发展规模高效农业。在小五家村推进实施万泰永设施农业项目,建设高新技术农业生态园区,发展高效优质设施农业,建设160栋温室大棚、恒温库、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引进杂粮生产加工企业或大户,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吸引农户发展小米、高粱、绿豆等特色杂粮种植,打造小五家杂粮品牌。
四是种养结合,发展立体循环农业。在老西营子、新井子和谢家营子村发展集中养殖,实现市场化和标准化经营,同时结合疏林地规划建设林下养殖区,散养鸡鸭鹅等特色畜禽,发展立体经济。计划发展林下养殖4200亩。
五是精深加工,发展特色优质农产品。推广农家土菜、素食斋、回民九大碗等特色饮食文化,引导农家乐、农家院等餐饮场所提档升级,改进环境卫生和提高服务水平。设立土特产专营实体店,以现销和网购渠道,开发牛肉干、杂粮、蜂蜜、瓜果、黑枸杞等系列旅游产品,提升特色农业附加值。
区农牧业局局长于佐浩:创新理念 三产融合 推动我区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2017年,我区农牧业工作将紧紧围绕“三大主导产业、六个推进、二个稳定”这个主线,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以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3661”工程为抓手,着力培育绿色产业园区,扶持新主体,拓宽招商引资新渠道,打造新业态,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
一是推进三化互动。发挥农业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中的基础,促进非农产业从农业中独立出来,带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落实财政资金3034万元,实行新建小区补贴奖励政策,全面支持农牧业产业发展。二是推进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本着“做强二产、做精一产、做优三产”的目标,争取成为自治区首批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逐步形成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升,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产城融合的新格局。三是推进结构调整。优化种植、养殖结构,推动农林牧结合、种养加一体、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生产经营走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之路。新改扩建设施农业园区3处,新增设施农业2.7万亩,推广色素万寿菊种植2万亩,新增养殖小区20处。四是推进绿色产业发展。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及品牌建设力度,年内增加申请认证、绿色品牌各5个,增强市场竞争力。五是推进科技创新。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增强农业科技攻关和自主创新能力。通过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或自办研发机构,构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不断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以和润嘉年华为示范,年内争取打造1至2个企业科技创新模式的典型。六是推进农村改革,重点落实好三权分置。深化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登记和颁证工作,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围绕主导产业探索以信托流转、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入股流转等形式促进适度规模经营。七是稳定粮食生产。在保证粮食总产不下降的前提下,合理调整粮经饲种植比例,加大经济作物和饲用玉米种植比例。粮经饲比例由原来的64:34:2调整到61:37:2。粮食产量稳定在3亿斤。八是稳定奶牛生产。积极应对奶业发展大环境不好的行情,稳定现有存栏4.1万头。加快推进奶业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
围绕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大力培养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土地流转率达、农村合作组织覆盖率、优质农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率分别达到60%、64%、70%。
区农牧业局今年着力做好九项亮点工作:一是捷怡花卉建设项目。预计投资16.2亿元,在平庄镇高铁沿线两侧,建设2万亩色素万寿菊种植基地及1600亩精品花卉观赏区,配套建设组织培养实验室、色素精深加工系列工程。目前,已投资2000万元,流转土地2万亩,色素万寿菊育苗工作已全部完成,色素颗粒生产、色素油膏生产、叶黄素纯药生产厂区已全部完成,正在进行500亩育苗大棚建设。二是和润嘉年华二期建设项目。预计8月份开工,主要打造“瓜样世界嘉年华”,新建高智能自动化连栋温室1.3万平方米,连体日光温室16栋。计划投资0.3亿元。三是优质肉牛养殖项目。新建养殖小区6个,总投资12亿元,出栏优质肉牛6.1万头。四是优质生猪养殖项目。与温氏合作建设猪舍27栋,总投资10亿元。全年出栏优质生猪18万口。五是赤峰鹏安养殖有限公司肉羊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大牧场基地)。实现肉羊饲养能力达6万只,年出栏8万只的规模化养殖。计划总投资1亿元,2017年投资2500万元。六是赤峰维聪食品有限公司赤峰乳制饮品生产项目。建设规模:日处理鲜奶50吨。计划总投资3.7亿元,2017年完成投资1亿元。七是元宝山区赤峰宇丰玉米种子加工项目。年加工2万吨玉米种子。总投资0.9亿元,2017年完成投资0.7亿元。八是土地流转及土地确权项目。计划流转土地3万亩。6月末,全部完成土地、草原确权登记工作。九是继续做“优”乳产业,加大奶业扶持力度,恢复奶业生产信心。2017年计划恢复5个以上标准化奶站,新增奶牛存栏0.2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