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身村蔬菜大棚
近年来,五家镇房身村党总支团结带领全村党员群众,走出了一条以党建促发展、以产业促增收的富民强村之路,通过几年的努力,全村设施农业扩大到4000亩,化解外债400多万,村集体年收入达到140万元,从一个负债村、上访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和谐村。
党建促发展凝心聚力强堡垒
一个村要想长久发展,关键是要有好的班子和好的带头人。过去,房身村内耗严重,各项制度不健全,村干部工作随意性大,观念陈旧,难以赢得群众认可。2009年,五家镇党委实施“能人治村”战略,回引原草原兴发“四野”公司经理张兵回村担任书记,并选拔有一定经济头脑、年富力强的人员进入村班子。新的村班子上任后,从改进工作作风入手,完善制度、建强班子、带好队伍,有思路、有干劲、重责任、敢担当的良好形象,迅速赢得了群众的认可,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大大增强。
产业促增收富民强村增活力
带好富民强村路,是村级党组织一切工作的主题和灵魂。为加快壮大集体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步伐,早日摘掉贫困村“帽子”,村党总支借力“一述双评”平台,邀请区镇领导、帮扶单位领导入村把脉、现场支招;组织班子成员、党员大户先后6次赴山东寿光、辽宁凌源等地参观考察、外出取经;一家一户走访群众,广泛调研、问需问计,切合实际地把目光锁定在发展保护地蔬菜产业上,决定走“整合项目强化积累,反租倒包强村惠民”的产业化转型发展道路。
房身村蔬菜产业园区全景
思路清了,方向明了,村两委班子开始带领群众在创业的路上阔步前进。一是采取措施破解土地集中利用难题。统筹利用灭火工程、炭质泥岩等资源开发收入,以改建成本相对较低的南山闲置棚区为切入点,相继以每亩500至700元价格一租14年的方式,成块流转村民土地,集中建设产业园区。二是引进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采取反租倒包方式,以每亩1200元价格相继引进了占地规模各1000亩的锦州永丰、金丰两家产业化公司入驻产业园区,带动本村及周边120户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三是争取扶持政策推动产业发展。先后争取农业综合开发、土地综合治理、北方“菜篮子”等产业化扶持项目5个,统筹利用上级扶持资金1200多万元加上集体配套800万元,对流转土地进行统一规划和升级改造,新建标准化暖棚360栋、打配机井8眼,提升了土地单位价值。四是强化配套服务,提升产业发展竞争力。针对产业发展中市场信息不对等、生产标准化程度低“两大”难题,成立了房身盛源农业科技公司、天池蔬菜合作社两家经济实体。分别负责收集信息、开拓外埠市场和为农户提供一条龙生产服务。投资400多万元建设了园区综合服务中心,通过市场租金、餐饮服务、仓储冷运、质检分包等方式,提高产品竞争力;按照“过程监管、风险可控、全程可追溯”要求,投资260万元建立质量可追溯体系,打造绿色农畜产品示范棚区,配套建立生产安全视频监控网络,创建具有地方特色和地理标志特征的优质品牌,每个“无公害”标准棚年纯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规划建设了占地20亩的农产品交易市场,搭建互联网+农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通过互联网采购低价农资、拓宽销售渠道。五是扩大集体收入提升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力。房身村一方面通过将流转的土地反租倒包赚取土地租金差价增加集体收入;另一方面将1000亩土地作为集体增收储备,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模式,统一标准建设,统一管理经营,收入全部归集体所有。
房身村蔬菜大棚
通过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房身村的蔬菜产业园区规模日益壮大。目前,园区产业规模近4000亩,产品远销京津唐、东北等地,年产值达8000多万元,安置劳力 400 多人,仅租金一项集体增收近80万元。
发展惠民生安居乐业促和谐
惠民生、办实事是增强村级党组织凝聚力的必然要求。在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富民强村的同时,房身村党总支围绕让村民共享发展红利,下大力气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打造幸福房身。
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室
村里不仅定期为符合条件的群体发放各种补贴,还投入资金先后建设了高标准的村民文化活动广场,完成了自来水改造,改建了文化活动室,建设了标准化的卫生室、便民连锁超市,使村里人享受到了城里人的生活条件。
围绕建树文明乡风,以农民讲堂为阵地积极开展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教育,提高村民法制意识;广泛开展“文明户”、“五好家庭户”、“好婆婆”等评选活动,营造孝老爱亲、邻里和善氛围;举办农民运动会、文艺汇演,不断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利用“农家书屋”,为群众提供报纸、期刊及光盘等资料,使村民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文明素养。
如今的房身村,村内和谐安宁,无上访和刑事案件,成了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和谐村、富裕村。(谢绿薇 邢丽丽)
[责任编辑 李艳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