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让残障学生生活更美好。”这是从事教师职业三十多年的季素梅老师总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无论是对待心智健全的普通学生还是对待身体、心理有缺陷的孩子,她都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博爱的情怀去呵护、关爱他们。
季素梅,现任元宝山区特殊教育学校工会主席、保育主任,兼任科任教师,主管学校宣传、听障语训、食堂管理等事务。自1984年参加工作始,她担任过普通学校班主任,特校语训康复教师、保育教师等多种岗位。季素梅坦言,一路走来,有初为人师的惊喜,也有遭遇挫折时的苦涩;有拼搏路上的汗水与泪水,也有成功路上的收获和欣喜。
初为人师时,季素梅在平庄镇下荒村小学教学,那时的她住在辽宁省建平县石匠沟。为了教学工作,她每天坚持骑行50里土路、20里山坡路上下班,从家到学校单程最短用时也有75分钟。就这样,她风雨无阻13年,从未耽误学生一堂课,没有请过一次事假。2001年,季素梅被调入区特殊教育学校,据她回忆说,那时学校仅有6名工作人员,这其中还包含了校长与一名门卫值班人员。那时她白天教学,夜晚要肩负照顾学生的责任,还要亲手为学生做一日三餐。在人员配备不足、基础设施落后的情况下,季素梅与其他教师们一起毅然地扛起了照顾、教育残障学生的重任。她坦言,这些年来也有一些教师因为种种因素,最后选择离开了特殊教育学校。但当她看到这群受到命运不公平对待的孩子的笑脸,回想起孩子为走出校园、拥抱未来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时,她便坚定了从事教学的初心,咬紧牙关与特殊教育学校一起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并与之共同成长。
在特殊教育学校,她与听障学生同吃同住,在情景教学中训练听障学生发音说话;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制作沟通交往的小本子,让听障孩子揣在衣兜里,随时准备与陌生人交流;把校园建设和劳动实践基地作为第二课堂,教学生“说”与“做”。她还发挥残障学生特长,开展诗歌朗诵、编写手抄报、表演文艺节目等活动;调动残障学生参加“艺术节”、“助残日”等活动的热情,使更多的残障孩子能走出校园,赢得生活的信心。在她多年的努力下,其学生李静、谢辉、郭宁等多人在全国青少年书法绘画大赛比赛中获奖。在师资紧缺的情况下,她还迎难而上,重新拾起高中课本,担任高中数学教学工作,圆了15年没离开过她课堂的六名听障学生的“大学梦”。
据季素梅讲,她教过的学生如今大部分都已能自食其力,从事理发、修车、纺织等多种职业,有的甚至还参加过自治区残运会。她坦言,自己从不会奢求执着的付出会得到什么回报,也不奢求每一个孩子都能有一番作为。她只想用爱诠释人民教师的职责,用爱为残障孩子铺路,用爱为他们搭桥,让他们的生活同样美好。
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季素梅在其他方面的工作中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她撰写的多篇教学论文曾获国家级奖励、撰写的稿件多次见报,有的还刊登在国内外发行的《现代特殊教育》期刊上。此外,她分管的宣传、宿舍管理、语言训练及食堂管理方面的工作也取得了可喜成绩。该校曾被评为赤峰市教育信息宣传工作先进集体,赤峰市宿舍管理示范校,语训部受到区残联表奖,食堂工作在量化管理中被区内相关部门评为A级。
季素梅曾多次获得元宝山区政府、喀喇沁旗人民政府嘉奖,荣获过喀喇沁旗级优秀班主任、元宝山区精神文明先进模范等称号。还曾被荣记赤峰市二等功、获评赤峰市教育信息宣传工作先进个人。
[责任编辑 王巍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