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元宝山区司法局根据市司法局总体部署要求,紧密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多举措全面开展法律志愿服务进乡村“1155”工程活动,深入贯彻落实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党史学习教育要求,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助力法治乡村建设。
组织领导,蓄力引航。制定《元宝山区司法局开展法律志愿服务进乡村“1155”工程实施方案》,按照每1名司法行政干部结对1个村,每人每年开展5项法律志愿服务,每人每年进嘎查村服务5次以上,连续服务5年的原则,在司法行政系统全面开展法律志愿服务进乡村“1155”工程。成立推进法律志愿服务进乡村“1155”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月例会制度、通报制度、信息上报制度,有力保障“1155”工程落实到位。按照方案要求,共41名司法行政工作人员,21名律师、公证员,3名法律工作者与66个村结对完毕,实现元宝山区村级全覆盖。
精密部署,全面落实。召开元宝山区司法局“我为群众办实事”“1155”工程工作会议。对此项工作作了安排部署:一是法律志愿服务进乡村“1155”工程是司法行政系统推进法治乡村建设一项重要举措,每个人务必高度重视,树立司法为民思想,主动作为,全面落实。二是根据方案内容,按照结对分配表,明确责任分工,积极踏入乡村,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三是按时报送工作进展、信息、照片,及时进行工作总结,加大宣传力度。
法律服务,踏进乡村。元宝山区司法局扎实推进落实“1155”工程各项任务,截至目前,司法局工作人员、律师、法律工作者、公证人员全面下沉进村,开展与包联村工作对接、摸清概况、入户走访、矛盾纠纷排查、查看法务室情况等工作,确立培养“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共132名,提供免费法律咨询、调解16次;开展送法进乡村活动20余次,共计发放法治宣传折页1000余份,进一步扩大了法治宣传覆盖面,引导广大村民知法、守法、用法,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营造了浓厚的法治乡村氛围,为振兴乡村再助力。
在“1155”工程接下来的5年里,元宝山区司法局将持续充电,继续严格落实“1155”工程各项任务,高标准高要求贯彻始终,不断创新法律志愿服务进乡村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切实为群众办实事,提升群众满意度。(元宝山区司法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