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拉卜吐村位于元宝山镇中西部,辖7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常驻人口2300人,其中贫困户43户,贫困人口129人。该村基础设施落后、村集体收入低、农民增收困难成为制约村里发展的症结。
为摆脱该村经济薄弱、发展滞后的帽子,哈拉卜吐村驻村工作队积极探索“开发试验区企业+贫困户”的精准扶贫模式,推动农民脱贫致富。
产业支撑
驻村工作队把推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作为产业精准扶贫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把种植大棚蔬菜作为主导产业全力推进,通过“农企对接”、“农超对接”、“农社对接”等销售模式,对蔬菜产品进行销售。工作队积极与开发试验区内企业对接,形成哈拉卜吐村种植的蔬菜进企业食堂、进开发试验区超市、进开发试验区周边社区的直销模式。同时,工作队结合该村距离元宝山镇城区地理位置近的优势,合理布局蔬菜直销市场,保证新鲜蔬菜第一时间送到元宝山镇城区市民餐桌。
项目带动
针对哈拉卜吐村项目短缺、资源匮乏的现状,驻村工作队依托该村地理优势,积极筹划成立哈拉卜吐村物业公司,鼓励该村把贫困群众有效组织起来,在开发试验区内的企业从事保安、物业、保洁等工作,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变“输血”为“造血”,形成了“物业公司+开发区+贫困户”的带动扶持模式,提高了贫困户自主脱贫能力,增加了低收入家庭的经济收入。
就业托底
通过入户走访,驻村工作队先后为43户贫困家庭建档立卡,对所有贫困户、贫困人口登记分类,全面掌握贫困劳动力的务工意愿、务工动向和培训需求等情况,做到底子实、人员准、动向明、需求清,为招工企业开展用工合作提供“清单”。同时,结合该村劳动力培训需求,紧盯就业技能“短板”,针对该村劳动力在文化素质、岗位意识、职业技能等方面的缺陷进行精准培训,使贫困群众逐步走向“技能化、品牌化”的就业道路。
驻村工作开展以来,哈拉卜吐村驻村工作队将扶贫资源用在该“使劲”的点上,用在真正能为民增收的项目上,因地制宜,因人施策,打出了一套精准扶贫“组合拳”,走出了一条符合哈拉卜吐村实际的特色扶贫路。(康圣千 苏英辉)
[责任编辑:王巍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