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宝山区的“十二五”规划编制完成、在人代会上通过,已进入了开始实施的阶段。在规划制定过程中,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要求规划既要超前,又要务实,通过“十二五”规划把元宝山区未来五年要做什么及要达到的目标,进行明确的描述,要说实事、说项目。按照这个指导思想,规划经过多次反复讨论而形成,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一、元宝山区“十二五”期间总体战略。
元宝山区的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富民强区为目标,以经济转型为主线,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全面加强经济建设、环境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进一步提高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全区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更加富庶、优美、文明、和谐的元宝山。此指导思想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字即“一转三化”,一转是经济转型,三化是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这是“十二五”规划最新的一种提法。元宝山区在开始建区之时提出了“三一”战略即思想行动一盘旗、产业发展一条龙、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战略;在“十一五”初期,提出了工业强区和产业化富民战略,后来又提出了三化互动工业优先战略。“一转三化”概念是在借鉴前些年的经验基础之上,根据不断变化发展的区情,根据元宝山区未来发展的潜力,进一步概括凝练而提出来的。之所以提出“一转三化”的战略发展方向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推进经济转型。之所以提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因为元宝山区是资源型经济城市,目前已经到了不转就不能发展的地步。近年来,中央也提出了经济转型的思想,中央提出的经济转型重点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十二五”期间的一条主线来抓。元宝山区不但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且还要转变经济发展结构,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通俗地说,就是“由地下转到地上”、“由煤转非煤”。元宝山区从康熙年间开始采煤,到1958年成立平庄矿务局对煤炭开始进行大规模地开采。元宝山区已探明的煤储量为17亿吨,到目前为止,已经开采了将近90%,剩下不到20%,最多能开采25年,25年之后,煤炭就会枯竭,元宝山区经济会受到致命的打击。目前,元宝山区经济结构还比较单一,煤电能源产业还在我区居于主导的地位,其他的非煤电产业基础还非常薄弱,在经济总量上所占的份额还非常小。据统计,元宝山区目前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4家,其中,煤电企业23家,然而,煤电企业创造的增加值占7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总量的近87%,创造的税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税收的93%,元宝山区发展靠工业,工业发展靠煤电,煤电发展靠平煤、元宝山发电厂、宝山能源这些企业。平煤和元电这两家企业,现在没有可以再上的新项目,这两家大企业没有新的增长空间,在此情况下,这两家大企业创造的增加值还占整个工业增加值的80%多,充分说明现在元宝山区其他的非支柱产业发展还是比较慢的,说明元宝山区的经济结构矛盾还是特别突出的。按照这样的模式,如果再不发展接续替代产业,5年后的元宝山区,经济就彻底不能发展了。之所以如此,张区长在人代会报告中鲜明地提出了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实现元宝山区工业多元支撑、有序接替,这是元宝山区发展的必由之路。辽宁阜新是标准的资源型城市,他们是在把煤采完之后才开始进行的经济转型,目前,它一年的税收才11个亿,作为一个地级市还没有元宝山区一个区多,发展程度远远低于赤峰。元宝山区是资源型城市,不能“因煤而兴,因煤而败”,必须提前谋划经济转型,未来五年,元宝山区必须把经济转型作为经济发展的主线,长抓不懈。
二是推进“新三化”进程。原来我区提出的“三化”是“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新三化”把工业化改成新型工业化、产业化改成农业现代化、城镇化改成城乡一体化。之所以这么改,新型工业化是中央提出的,在任何地方,发展工业必须按照新型工业化来进行,新型工业化简单理解就是低消耗、低排放、高信息化含量,元宝山区要想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推进新型工业,不能再发展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要发展低碳工业和绿色工业;农业现代化也是中央提出来的,对于元宝山区来说推进农业现代化并不是好高骛远,目前,元宝山区已经具备了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条件,按照用现代农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生产技术改造农业这些现代农业的标准来衡量,元宝山区农业现代化的基础还是非常好的。目前,元宝山区的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了11万亩、现代化水平在全市处于领先的位置,共有规模化、标准化的肉鸡养殖小区50多个、奶牛养殖小区38个、生猪养殖小区20个,这些养殖小区的标准化水平都是比较高的,我区还有很多龙头企业,比如和润农业这样的现代农业示范点。我区要加大力度在取得这些成就的基础上,把农业现代化水平再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是完全具备条件的。城乡一体化原来叫城镇化,城镇化的概念就是让农民变成城镇人口,让农民进入城镇进行生活。元宝山区面积较小只有952平方公里,把农村的水电路等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都做得和城里一样,农民就没必要全部集中在城里。搞城乡一体化的核心意思就是让小村和偏僻的农村适当地向大村集中,让农民都在农村生活,让他们在原地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在镇村之间修上高标准的油路,农民到平庄办事半天就能实现往返,到赤峰当天能实现往返,高速公路、一级油路、二级油路、通村油路都通了之后,中心城区要和村里实现一体化,元宝山区和赤峰实现一体化,同时,还可以通过高铁、高速公路和北京、沈阳也形成一体化。国内专家指出,元宝山区城乡一体化程度非常的低,有大企业、农村、矿区,城乡地企双二元结构非常严重,元宝山区搞城乡一体化就是打破这种城乡地企双二元结构,用一体化来建设发展元宝山区。
二、未来五年元宝山区的奋斗目标。
元宝山区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总体上可分成两块,一块叫功能目标,另一块叫发展目标。功能目标就是把元宝山区未来五年、十年建成具有什么功能的元宝山区或者说未来五年、十年,元宝山区在内蒙古自治区、在全国的大格局中,应该做些什么,应该发挥什么作用;发展目标是元宝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未来五年应该发展到什么程度。功能目标可以概括为“四区三基地两城一中心”:“四区”指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区、蒙东辽西冀北区域合作示范区、内蒙古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三基地”指中国绿色食品加工基地、环渤海能源供给基地、赤峰市工业集聚基地,“两城”指的是人居环境优美的高品位文明城市、基础教育名城,“一中心”指的是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这十个定位就是元宝山区的形象特点,代表着以后的元宝山区发展方向,是未来元宝山区的十张名片,以后元宝山区在对外宣传、招商引资的时候就可以拿着这十张名片推介自己。
一是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元宝山区是资源型城市,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已把元宝山区确定为经济转型试点城市,并且给了很多的优惠政策和扶持资金,下一步,元宝山区将继续争取国家级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示点区。国家把资源型城市分成两类,一类是已经枯竭的资源型城市叫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如辽宁阜新,国家每年给十几个亿的转移支付资金;第二类是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区,像元宝山区这类资源型城市,目前还有煤炭资源可开采,但是再有20至30年煤炭资源就变得枯竭了。目前我区正在争取进入第二类,如果争取成功,国家也会给很多转移支付资金或项目。国家发改委和辽宁、黑龙江、淮南市的发改委都来元宝山区考察过,他们对元宝山区的经济转型工作都感觉非常震撼,认为元宝山区搞经济转型确实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我区的经济转型开发试验区在阜新等地看来都是不可想象的。国家发改委的几位处长、司长看了后,一致认为元宝山区的“经济转型”可以作为全国的一个模板,有这些基础条件,所以我区大胆地提出来建设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二是蒙东辽西冀北区域合作示范区。元宝山区处在特殊的地理位置上,处在蒙东辽西冀北三个省的交界处。高速公路、高铁修通了之后,元宝山区与赤峰、北京、沈阳形成了一个经济圈,与赤峰是半小时经济圈,从高速上说,与北京、沈阳是5小时经济圈,从高铁上说,是2小时经济圈,为我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我区有工业园区这个良好的平台,各方面软环境又非常好,利用地理条件,借助国家和一些发达省份搞产业转移的机会,让先进发达地区的企业到元宝区进行经济合作、投资兴业,这有很大的前景,所以元宝山区提出这样的口号恰逢其时。
三是内蒙古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现在看,元宝山区城乡一体化的水平,在赤峰市是做得最好的,在自治区略低于鄂尔多斯和包头的昆区、青山区、九原区,而高于自治区其它旗县区,所以,我们提出打造内蒙古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是当之无愧的。
四是内蒙古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元宝山区现在有良好的农业基础,如果再通过几年的努力,成为101个旗县的典范是完全有可能的。目前我区正在请同济大学编制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这个规划编制完成后我区就要按照这个规划去真抓实干。在未来的五年,我区的农业现代化水平一定会大幅度地提高。
五是打造中国绿色食品加工基地。草原兴发和大牧场这两个企业的销售网络已遍布全国,康绿源公司的发展也很快。原草原兴发培养了大批的食品加工人才,目前,这些人才已走向了全国的食品企业,这些食品企业的销售网络也走向了全国,通过他们把元宝山区的农业食品特别是食品工业带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也是完全可能的。我区还是联合国工发组织中国投资促进处确定的联合国级的绿色产业示范区,这也是我们的硬品牌。这些说明我区打造中国绿色食品加工基地也是具备条件的。
六是环渤海能源供给基地。现在我区的煤主要销往环渤海地区,电也主要是向环渤海地区供应,下一步我区的煤电供应能力将进一步扩大,必将 成为环渤海能源供给基地。
七是赤峰市工业集聚基地。赤峰市的主要工业基础,特别是主要的工业生产能力还在元宝山区,元宝山区现在还是赤峰市的工业老大。从赤峰市目前的布局来看,服务业主要往新城区发展,工业主要向东部发展,从赤峰市三道街出城首先是红山工业园区,再就是赤峰市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开发试验区,然后进入元宝山发电厂,再往北进入安庆工业园区,整个赤峰东部形成一个大的工业走廊。未来的元宝山区就是整个赤峰市的重要工业基地。
八是人居环境优美的高品位文明城市。目前元宝山区已经基本做到了人居环境优美,是自治区级的文明城市,是国家级卫生城,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另外,元宝山区这几年做的一些项目也在提升我区的人居环境。如平庄城区北面的古山森林公园建设完成,新城区建设已具有良好的规模,下一步还要建成市民广场,进行娄子店河改造,元宝山镇的山上山下进行集中供热、翻修道路,其它公共服务也越来越好,人居环境优美的高品位文明城市正在形成。
九是基础教育名城。我区每年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有十几名之多,硬件、软件、教学质量在全市也都是一流的,下一步我区不仅要做好高中教育,初中、小学、幼儿园等基础教育也要做好,全面提升教育的质量,把我区的基础教育这张王牌继续做大做强。一些外地企业来我区考察,很多高管要来我区投资都是看中了我区的教育,教育质量方面对他们的吸引很大。
十是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元宝山区在历史上是交通枢纽城市,下一步,元宝山区要发展大物流、大商贸,让元宝山区成为周围200公里之内的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
在发展目标方面,主要是四个提高:提高区域经济综合实力、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提高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这四个提高再进行定量分析就是实现“七个翻番、五个突破、三个下降、一个同步”即在2010年基础上,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翻番;地区生产总值要由2010年底142个亿达到300亿元、工业增加值由80亿元达到190亿元、财政收入由2010年末的18.3亿元达到4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总额)由“十一五”期间的累积投资286亿元达到7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现在的将近50亿元突破100亿元大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万元工业增加值耗水量、污染物排放总量较“十一五”下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同步增长,农民年人均收入突破2万元,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突破3万,就是说既要强区也要富民,元宝山区提出的目标是“富民强区”把富民放在强区的前面,说明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才是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的终极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未来元宝山区的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三个指标都要达到18%,城镇人均收入要达到16%,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0%,这个速度基本上和全市的平均增长速度一样。为什么元宝山区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在速度上要与全市持平,因为元宝山区经济总量太大,煤电能源产业发展很慢,要实现翻番基本不现实,达到16%已经发展很快了,这个速度跟其他旗县相比还是低一些,但是比元宝山区历史上的增长速度还是高一些的,因为其他旗县的有色金属等产业现在发展也比较快,元宝山区资源面临枯竭,和其他旗县相比,元宝山区增长速度不可能进一步提高,但是也不能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如果低于全市平均速度,元宝山区发展就会越来越慢。在“十一五”期间元宝山的GDP在内蒙古自治区101个旗县中排名由第18位退到第25位,而红山区进入前20名,排名第18位。在赤峰市GDP红山区排名第一、元宝山区排名第二;工业增加值元宝山区第一,固定资产投资松山区第一、红山区第二、克旗第三、元宝山区第四,元宝山区如果再不加快发展,在赤峰市历史上第一的排名就要改变。
三、未来五年重点任务。
元宝山区围绕四个提高,提出了四大任务。第一任务是提高经济的综合实力。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产业,把产业做大做强。第二任务是围绕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进一步优化元宝山区区域空间布局,通过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发展基础设施,来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第三个任务是提高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加强区域环境综合治理,实现元宝山区可持续发展。第四个任务是围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是四大任务的终极目标,因为产业发展好,改善环境,目的就是让老百姓生活好。要实现这些目标,首先就是必须发展经济,千方百计地把经济搞上去,如果经济不发展一切都是空谈;第二是环境建设;第三是人的发展,让老百姓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很大的提升。
一是做好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工作。就是“由地下转到地上,由煤转非煤”。无论是“三化”还是“三次产业”都是工业优先,也就是重点发展工业。在三大产业中总的思想就是把工业调强、农业调精、服务业调优,到“十二五”期末,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优化为5:64:31,非煤炭产业占到50%。工业方面,主要思路是发展大产业、建设大基地、形成大集群,重点发展四大产业即能源、化工、绿色食品加工和装备制造,原来的四大产业能源、化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的食品加工改成了绿色食品加工,同时把机械制造改成装备制造,因为装备制造的层次更广一些、更高一些,把绿色食品加工排到装备制造业的前边,之所以这么排列,是根据现状、发展潜力、未来有可能上的项目、创造的增加值及效益等,同时还因为:能源增加值由现在的68个亿达到“十二五”期末的80多个亿,化工产业增加值到“十二五”期末要达到50个亿,绿色食品加工到“十二五”期末增加值要达到接近20个亿,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到“十二五”期末增加值达到17.4亿。第一,在能源产业方面,我区在发展能源产业方面的思路是“稳煤强电”。稳煤,把现有煤炭资源尽量长时间地开采,增加开采年限,提高现有煤矿的开采率,有计划地扩建或新建一些煤矿,做好60万吨向阳煤田深部开发工作,把元宝山露天矿由800万吨扩到1500万吨,建成年产60万吨的风水沟花椒哇煤田,争取到“十二五”期末,煤炭年生产能力达到3000万吨;要积极发挥公路、铁路的优势,把锡盟等地的煤炭运到我区进行就地转化,到“十二五”期末,通过各种方式,吸引外埠煤炭流入我区,每年达到1000万吨以上。强电,争取开工建设元宝山发电公司四期2×100万千瓦机组项目,现在元宝山电厂是210万千瓦的机组,电厂归中电投之后把一台30万千瓦的机组给关停了,再上一个2×100千瓦的机组,总装机容量将达到380万千瓦;国电2×30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一开始规划在美丽河,为平庄和元宝山两个城区供热,目前这个计划已经取消,国电计划在开发试验区建一个2×30万千瓦热电联产机组,在经济转型开发试验区规划建设背压机组热电联产项目、煤气发电项目。第二,发展化工产业。主要培育壮大煤化工、生物化工、天然气化工和硅化工四条产业链。煤化工是我区发展的重点,大力发展国电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项目,该项目在一期建成后还要建设二期,全部建成后合成氨年产能将达到75万吨,尿素年产能将达到130万吨,同时,还要建设硝酸、三聚氰胺、硝酸铵等多个配套的项目;以九联煤化为基础,做煤焦化项目,九联煤化目前一期已经建成120万吨,再建设一个120万吨的二期项目,该企业年产量就达到了240万吨,同时还能产生大量的焦油,焦油可以形成焦油气,也可生产甲醇,甲醇可以往下游发展为甲醛、甲胺;要在传统煤化工基础上发展现代煤化工、精细化工。大力发展天然气化工,目前克旗大唐煤制天然气往北京修管道,给北京供应天然气,市政府已经和大唐进行了协商,让大唐再从克旗修一条管道达到元宝山区的平庄,一方面可以给汽车供气,另一方面可以作为工业用气、居民用气,还可以直接把管道修到经济转型开发试验区,利用天然气搞化工,搞一些精细加工;另外,辽宁已经把天然气修到了黑水,目前,我区正在和辽宁协调,他们也有把天然气管道修到平庄和经济转型开发试验区的想法;华润燃气正在平庄和开发区搞城市燃气项目,这些项目加起来,我区可以搞天然气化工;大力发展生物化工,生物化工主要是搞玉米深加工,生物制药、蔗糖深加工、红豆杉深加工、动物副产品深加工。发展玉米深加工,瑞阳化工是非常好的企业,主要产品为季戊四醇,现在我区有一个60万吨的玉米批文,目前国家不再审批玉米深加工项目,这些年以华北制药集团为代表的若干个企业都看重了这个批文,目前入驻可能性最大的就是宁夏伊品,他们已经和区政府签订了协议,项目占地2000亩,投资50个亿,主要是通过玉米生产淀粉、氨基酸、谷氨酸、赖氨酸、味精、复混肥、饲料等,通过这个项目把元宝山区的玉米深加工做大,争取做成赤峰市最大的玉米深加工基地;瑞阳化工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建设一个三期项目,三期建成后该企业的季戊四醇年产能就能达到8至10万吨,同时,还要采取措施引进新的季戊四醇加工项目,建成全国最大的季戊四醇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生物制药,目前正在和华北制药集团、赤峰制药集团等联系,争取把他们引进来,把生物制药产业发展起来。发展蔗糖深加工产业,重点建设利用蔗糖制结冷胶、黄原胶等项目,建成国内最大的结冷胶生产基地。发展动物副产品深加工,要鼓励本地企业做大做强,同时加大相关动物产品深加工企业的引进力度,建成赤峰市最大的动物副产品深加工集聚地。规范发展硅化工,以盛森硅业生产的气象法二氧化硅为主线,配套和延伸开发盐酸、硅胶等系列产品,建成赤峰市最大的硅化工产业基地。第三,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在绿色食品加工方面,我区重点是做好四条产业链。一个是肉类食品加工,重塑草原兴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谋划建设生猪屠宰和食品加工项目,形成新的肉食品加工龙头企业。二个是乳制品加工。支持伊利乳业实施二期工程,达到日处理鲜奶360吨的生产能力。三个是制酒。支持燕京啤酒(宝山)公司扩能,啤酒生产能力扩大到20万吨/年,麦芽生产能力达到10万吨/年。支持河套酒业建设年产白酒8000吨的制酒厂,配套开发相关酒类产品。四个是蔬菜深加工。扶助现有的企业做大,引进新的深加工企业。第四,发展装备制造产业。我区的装备制造产业有一定的发展基础,以后要瞄准黑吉辽东北三省的一些大企业,把装备制造业引进来,争取把这个产业做大。
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以后我区农业发展的主旋律是“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我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走市场化的道路。第一,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在养殖业方面,重点发展奶牛、肉牛、生猪;在种植业方面,在发展粮食作物生产的同时,继续扩大园艺作物种植比重,形成以绿色安全无公害产品为主导,以粮为基础,以菜、乳、肉、果、花、菌为主体的农业生产体系。第二,提升农业装备水平。农业装备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土地整理、土壤改良、农业机械化等方面,农业机械化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每个农业生产环节上都要有相应的机械,即从种植到收割都实行机械化。第三,提升基地建设水平